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旭

作品数:7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构造应力
  • 5篇构造应力场
  • 3篇应力场
  • 2篇燕山期
  • 2篇盆地
  • 2篇煤田
  • 2篇淮北煤田
  • 2篇古构造
  • 2篇古构造应力场
  • 1篇地电
  • 1篇电磁法
  • 1篇断层
  • 1篇断层擦痕
  • 1篇新生代
  • 1篇音频大地电磁...
  • 1篇印支期
  • 1篇应力场特征
  • 1篇永平铜矿
  • 1篇找矿
  • 1篇中-新生代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淮北矿业股份...

作者

  • 7篇解国爱
  • 7篇邹旭
  • 6篇张庆龙
  • 2篇王良书
  • 2篇朱文斌
  • 2篇吕赟珊
  • 2篇王莹
  • 2篇方婷
  • 1篇王宗秀
  • 1篇王博
  • 1篇贾东
  • 1篇朱传峰
  • 1篇吴晓俊
  • 1篇葛荣峰
  • 1篇刘伟
  • 1篇李凤荣
  • 1篇沈礼
  • 1篇董承杰

传媒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沁水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应力场被引量:6
2014年
沁水盆地南缘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活动的影响。通过对地表露头的断层面擦痕、纵弯褶皱及共轭节理系的研究,获得了古构造应力场信息。在研究区东部NNE向的太行山断裂带内,逆冲挤压构造非常明显,与其相伴发育的不对称背斜构造表明其主压应力方向为110°;中部的EW向正断层、地堑系可能是印支期近SN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逆冲构造经历了新生代构造反转作用而产生的,新生代伸展作用非常显著,伸展方向为26°,249°,347°;西部边界由近SN向断裂组成,存在新生代近EW及NEE-SSW向伸展运动的擦痕证据,伸展方向为94°,72°。区内发育NNW-SSE,NW-SE,NE-SW,NEE-SWW,近SN等几个方向的共轭节理系,表明存在过燕山期NW-SE向的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和喜山期NE-SW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近EW向水平挤压应力场可能是在这两期主要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中形成的。
王莹张庆龙朱文斌王良书解国爱葛荣峰刘超邹旭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燕山期喜山期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的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44
2013年
川东地区发育一系列NE走向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按照褶皱的组合形态,自东向西发育隔槽式褶皱和隔档式褶皱,齐岳山断裂是二者的分界线。本文采取物理模拟手段对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树脂模拟滑脱层,石英砂和微玻璃珠模拟沉积盖层,改变盖层与基底之间摩擦力、盖层的物性、滑脱层的埋藏深度等因素。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滑脱层的深度和盖层性质是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主要是下寒武统膏页岩充当滑脱层,滑脱层埋深较大,地表构造形态表现为隔槽式褶皱;齐岳山断裂以西地区,下二叠统泥质灰岩充当滑脱层,埋深较浅,盖层表现为隔档式褶皱。微玻璃珠是模拟侏罗山式褶皱较好的实验材料,推测川东薄皮构造带形成时候以塑形变形为主。
解国爱贾东张庆龙吴晓俊沈礼吕赟珊邹旭
关键词:物理模拟
江西永平铜矿区古构造应力场与构造演化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多重反演方法(Multiple Inverse Method,MIM)恢复永平铜矿多期古构造应力场,该方法可以划分形成断层擦痕的多个古构造应力期次。研究表明,永平矿区印支期以来至少受到3期古构造应力场作用,进而探讨了永平铜矿构造演化历史。第一期构造应力场为EW方向的近水平挤压,形成轴向近SN的褶皱,以及走向近南北的逆断层;第二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近水平挤压,伴随着岩体的侵入,导致层间破碎带的矽卡岩化和矿体形成;第三期构造应力场为EW方向的再次挤压作用,造成控矿断层推覆距离加大,混合岩和矽卡岩破碎带向西逆冲推覆到晚古生代地层之上。
解国爱王宗秀张庆龙吕赟珊邹旭
关键词:古构造应力场永平铜矿断层擦痕
淮北煤田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被引量:15
2017年
淮北煤田位于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带前缘和外缘带。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探讨了淮北煤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以宿北断裂为界将淮北煤田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分区,北区构造线总体走向近SN—NNE,呈向西凸出的弧形展布,以逆冲断层为主,发育侏罗山式长轴褶皱;南区构造线走向NNW和NNE,以正断层和开阔短轴褶皱为主。(2)北区处于徐宿推覆构造主体部位,萧县背斜及其以东地区为上盘推覆体,萧县背斜以西地区属上盘推覆体;南区以西寺坡断层为界,该断层以东地带位于徐宿弧形构造带东南末端,属推覆构造上覆系统,西寺坡断层以西地区为推覆体下伏系统。(3)自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后,淮北煤田至少经历了3期较大的构造事件,即印支期近SN方向的挤压,形成近EW向断裂构造为主;燕山早期NWW—SEE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徐宿弧形构造;燕山晚期NNE—SSW方向挤压,在煤田内形成大量NNE—SSW方向正断层。
方婷解国爱王博张庆龙解思伊邹旭
关键词:淮北煤田古构造应力场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安庆铜矿乌珠尖探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资料与构造解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月山—黄土山背斜的构造形态,并绘制闪长岩岩体和月山组地层顶面等高线图。通过对比分析乌珠尖探区与邻区的CSAMT剖面特征,对乌珠尖勘探区的CSAMT剖面进行重新解释,提出该区有利的勘探部位。研究表明:1月山地区CSAMT剖面低阻带内没有矿体,高阻背景下的"V"型低阻异常带和陡降带是有利的成矿部位;2乌珠尖西南部是有利的勘探区块,并在该区预测了2个有利勘探钻孔;3乌珠尖探区与朱冲矿区位于月山—黄土山背斜倾伏端的两翼,在构造部位和成矿条件上具有相似性,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邹旭解国爱张庆龙李永祥
关键词:CSAMT安庆铜矿深部找矿
沁水盆地北端中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应力场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在对沁水盆地北端发育的中生代褶皱、断层和节理等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区内的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构造线以 NE-SW 向为主;东部构造线以近SN或NW-SE向为主;两者之间的构造线方向主要表现为近EW向。研究区内的褶皱、断裂、节理以及水系的发育特征均表明:本区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经历过一期近 SN 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61°~174°,倾角在10°以内,这期挤压作用可能是对印支期构造活动的响应;此外,在距今165±5 Ma至136 Ma期间,本区可能还经历过一期NW-SE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52°,倾角1°。
王莹张庆龙朱文斌王良书解国爱邹旭
关键词:沁水盆地构造应力场印支期燕山期
淮北煤田孙疃煤矿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9
2015年
淮北煤田孙疃煤矿位于童亭背斜东翼中段,为一地层走向近南北的单斜构造,被一系列走向NE的正断层所切割。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淮北煤田区域构造特征,探讨了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及其对井田构造的影响,揭示了该矿构造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孙疃井田自北向南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分区,各区块小断层具有不同构造特征。2小断层断距与延展长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方程是显著的。3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后,经历了两期较大的构造运动,早燕山期NWW-SEE向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区内共轭断层;晚燕山期NNE-SSW向挤压形成区内NE向的主控断层及大量的小断层。
解国爱董承杰李凤荣刘伟朱传峰方婷邹旭解思伊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