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壳
  • 2篇地壳结构
  • 2篇地震
  • 2篇地震测深
  • 2篇有限差分
  • 2篇上地壳
  • 2篇深地震
  • 2篇深地震测深
  • 2篇纵横波
  • 2篇纵横波速度
  • 2篇横波
  • 2篇横波速度
  • 2篇反演
  • 2篇波速
  • 2篇测深
  • 2篇成像
  • 2篇成像方法
  • 1篇低速层
  • 1篇地壳结构特征
  • 1篇地壳演化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5篇王晓
  • 3篇白志明
  • 3篇周小鹏
  • 2篇滕吉文
  • 2篇张新彦
  • 1篇张中杰
  • 1篇徐涛
  • 1篇吴庆举
  • 1篇赵兵
  • 1篇杨海斌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被引量:5
2015年
前寒武纪地壳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以及构造类型在地球演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并讨论其蕴涵的地球演化的可能的因果联系和时空关系.针对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可能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论述.前寒武纪一级构造模式可能经历了由垂直方向运动为主的地幔柱模式向由水平方向运动为主的板块构造模式的转变.对于前寒武纪板块运动存在的检验,硬玉和红宝石则是很好的板块构造指示矿物.根据太古宙克拉通与元古宙克拉通之间的几何关系与时空演变的联系,笔者等认为2.4 ~2.2Ga很有可能是前寒武纪构造模式发生转折的关键期.其间发生的全球冰期事件和超级大陆的形成并无很强的相关性,但与海平面的高低直接相关,这很有可能是大洋块体俯冲下沉至地幔引起海水“倒灌”所致.此后,地球表壳岩的刚性特征即发生了变化.
杨海斌张中杰王晓周小鹏赵兵
关键词:前寒武纪地质地壳演化地幔柱
上地壳纵横波速度结构相关反演成像方法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纵横波初至走时数据的层析成像方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揭示不同构造域壳幔速度结构特征.我们从同一地质体的纵横波速度属性相关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一种相关反演成像的方法:纵横波速度反演交替进行,在迭代反演过程中每通过一次反演获得相应的纵波速度(或横波速度)结构后,更新相应的纵横波速度比模型以及相应的横波(或纵波)速度反演的初始模型,然后继续开展后续横波(或纵波)速度反演工作.在反演过程中依据纵横波速度的相关性信息和射线路径长度将走时残差以不同权重分配到射线路径经过的单元,依据网格节点周围平均的慢度扰动更新速度模型.正反演过程分别基于有限差分走时计算方法和反投影成像方法.两种典型模型试验表明,该技术应用于上地壳速度结构反演成像过程,可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常规单独反演纵波和横波速度过程容易带来的畸变和失真.该方法应用于重建青藏高原西部札达—泉水沟深地震测深(DSS)剖面下方的上地壳速度结构,揭示出与青藏高原西缘板块碰撞相关的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王晓周小鹏张新彦白志明滕吉文
关键词:有限差分
探测壳内低速层的深地震测深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及全球大陆不同构造域广泛存在壳内低速层.壳内低速层不仅与地壳表层金属、非金属矿床、油气资源及地壳变形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一些重大地震和活动断裂的发育场所.一般认为,地壳低速层反映了地壳物质的含水、热状态和部分熔融等信息,其研究对探讨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利用深地震测深资料的震相走时、振幅、相位信息识别壳内低速层的5种典型方法:1)Pg震相走时中断;2)低速层顶、底界面反射波走时曲线近似平行;3)30°~ 60°入射角范围内低速层顶界面反射转换波强于反射纵波;4)低速层底界面反射波强于顶界面;5)低速层顶界面反射波极性反转等.研究实例表明,以上方法为利用深地震测深资料揭示壳内低速层提供了有效途径。
周小鹏王晓张新彦白志明滕吉文
关键词:低速层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
中国大陆下扬子及邻区地壳结构基本特征:深地震测深研究综述被引量:11
2016年
系统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下扬子及其邻区开展的深地震测深工程,总结了相关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资料的波组特征及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下扬子及邻区深地震测深资料普遍具有较清晰的初至震波Pg、上地壳底界面反射波P1、中地壳底界面反射波P3、莫霍界面反射波Pm及上地幔顶部首波Pn,震相连续,易追踪对比.受浅表沉积盖层或基岩等的影响,Pg波常出现局部延迟滞后或走时超前现象.尤其是大别造山带个别炮点的反射能量较弱或同相轴扭曲、波形紊乱等,均与地壳内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突变或破碎有关.该区域地壳结构大致分为上、中、下3层,但视资料情况中地壳和下地壳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层.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地壳厚度30~ 36km,莫霍界面形态变化较缓,存在局部隆起,下地壳平均速度6.7±0.3km/s.但大别造山带下方地壳厚度32~41km,莫霍界面下凹且出现4~7km垂向错断,下地壳平均速度6.8±0.2km/s.
白志明吴庆举徐涛王晓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波组特征地壳结构特征
上地壳纵横波速度结构相关反演成像方法
基于纵横波初至走时数据的层析成像方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揭示不同构造域壳幔速度结构特征.我们从同一地质体的纵横波速度属性相关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一种相关反演成像的方法:纵横波速度反演交替进行,在迭代反演过程中每通过一次...
王晓周小鹏张新彦白志明滕吉文
关键词:有限差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