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豆凝集素与肉鸡小肠黏膜细胞结合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该试验以75日龄爱拔益加肉鸡为试验对象,饲喂含有20%生大豆日粮。试验期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中段、空肠后段、回肠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利用图像分析仪分析大豆凝集素与肠上皮细胞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在鸡的不同肠段,大豆凝集素与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结合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空肠中、空肠后和回肠(P<0.05);在相同肠段不同部位的细胞,肠绒毛的平均光密度值最高,且与隐窝和肠壁的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了肉鸡的不同肠段上皮细胞糖基化模式具有差异性。
- 王彬胡海霞孙青松王利民
- 关键词:大豆凝集素小肠肉鸡
- 大豆凝集素在鸡肠道内残留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将生大豆粉碎,过40目筛,硫酸铵粗提后经N-乙酰基-D-半乳糖胺-epoxy-sepharose6B亲和层析体系纯化出大豆凝集素,以其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建立大豆凝集素间接竞争抑制ELISA定量检测方法,其检测下限低于10ng/mL。以含质量分数为20%的生大豆和1%Cr2O3(外源指示剂)的日粮饲喂鸡(75日龄)2周,检测其十二指肠、空肠前、空肠中、空肠后、回肠、盲肠、结直肠内食糜中大豆凝集素的活性残留率。结果表明:大豆凝集素在鸡肠道内活性残留由十二指肠到结直肠总地呈下降趋势,其中由十二指肠到空肠前的残留率变化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说明大豆凝集素在鸡肠道内吸收和吸附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至空肠前段。
- 胡海霞王利民秦贵信王涛张立世王彬
- 关键词:大豆凝集素肠道
- 大豆凝集素在兔消化道不同部位内的免疫活性残留
- 2009年
- 为揭示大豆凝集素在兔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食糜中免疫活性的残留规律,用经N-乙酰基-D-半乳糖胺-epox-y-sepharose6B亲和层析体系纯化的大豆凝集素制备兔抗大豆凝集素多克隆抗体,建立大豆凝集素间接抑制ELISA定量检测方法,检测下限低于10ng.mL-1。以含质量分数为20%生大豆和1%Cr2O3(外源指示剂)的日粮饲喂未接触过大豆制品的兔(75日龄)14d,最后一次进食后2h,检测其胃、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中段、空肠后段、回肠、盲肠和结肠食糜中具免疫活性的大豆凝集素残留率分别为(74.33±2.57)%、(37.68±1.91)%、(12.15±1.97)%、(8.94±1.17)%、(7.34±1.45)%、(3.72±1.21)%、(2.04±1.19)%和(1.47±0.42)%。结果表明:在兔的消化道不同部位内均能检测到具有免疫活性的大豆凝集素,且由前向后总地呈下降的趋势,其中由胃到十二指肠和由十二指肠到空肠前段的残留率变化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 王利民王彬胡海霞秦贵信
- 关键词:大豆凝集素消化道免疫活性
- 大豆凝集素在模拟猪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为研究大豆凝集素在体外模拟猪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将纯品大豆凝集素设为1,2,3,4,5 mg/mL 5个浓度梯度,分别与等体积的模拟胃液或模拟肠液混合(37℃),按时间梯度15,30,60 s和2,4,8,15,30,60 min准确记时并终止反应,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间接抑制ELISA方法定量检测反应体系中剩余的大豆凝集素。结果表明:大豆凝集素在胃蛋白酶反应体系中的剩余量随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的不同都呈显著性变化(P〈0.05)。胃蛋白酶降解大豆凝集素主要发生在反应的初始阶段,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降解速率逐渐变慢,但反应一直在进行;随着大豆凝集素浓度的增加,降解速率增大,但彻底降解所需的时间延长,底物浓度从1 mg/mL增加到5 mg/mL,完全降解的时间为9.5-23 min。胰蛋白酶对完整的大豆凝集素不产生降解作用。大豆凝集素在猪消化道内有一定程度的降解,但与大豆凝集素的浓度和通过胃的时间密切相关。
- 王利民张亮亮王彬秦贵信
- 关键词:大豆凝集素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