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一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舆情
  • 2篇网络舆情
  • 1篇动员
  • 1篇信息发布
  • 1篇舆论
  • 1篇舆论传播
  • 1篇舆情研究
  • 1篇中国网络
  • 1篇人际
  • 1篇人际沟通
  • 1篇社会动员
  • 1篇蝴蝶效应
  • 1篇沟通
  • 1篇表情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国务院
  • 1篇中共中央对外...

作者

  • 3篇王一
  • 1篇王亦高

传媒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传播与版权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复杂性视角下网络舆情的三个分期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提出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经历了网络门户、社交网络及移动和私密化三个时代,并基于复杂性和网络舆论蝴蝶效应视角,对不同时期网络舆情生成特点予以分析,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信息发布、舆论传播和社会动员;最后从复杂性这一网络舆情的根本特征出发,提出从宏观层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引发危机的综合治理措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技术与安全、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王一
关键词:蝴蝶效应信息发布舆论传播社会动员
试浅谈微信表情产生及兴盛的原因被引量:1
2018年
微信表情产生及兴盛的原因可被归纳为"商业需求"与"沟通需求"两类,前者源于经济学视角,后者源于传播学视角。继而,在图文关系、社会功能等方面,微信表情研究尚有进一步开掘的巨大空间。
王亦高王一
关键词:表情人际沟通
中国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网络舆情研究已初步形成"学、产、官"体系,研究范围相对集中、学科背景分布多元。目前,中国网络舆情研究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缺乏成熟的网络舆情研究范式、尚未建立起网络舆情研究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网络舆情研究科技含量总体不高。进一步深化网络舆情研究应立足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重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经验,理解新媒体技术和传播的倾向性,注意网民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差别,加强网络舆情研究技术手段建设。
王一
关键词:网络舆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