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寰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清肝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
  • 4篇溃疡性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肝癌
  • 2篇炎症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中医
  • 2篇祛湿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菌群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1篇代谢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机构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杨振寰
  • 9篇姚树坤
  • 1篇刘瑜
  • 1篇宋威江
  • 1篇李蕊
  • 1篇甄建华
  • 1篇柳芳
  • 1篇李岩
  • 1篇任维
  • 1篇张少鹏
  • 1篇何玉玺
  • 1篇陈晨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二十九届全...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论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被引量:2
2022年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气病的经典理论。大气统领体内气血,恶性肿瘤患者本虚标实、气滞痰瘀、毒邪内结的体质特点,导致体内“大气”不得正常运转,影响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导致恶性腹水的产生。在“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理论指导下,对恶性腹水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包括气虚水停、气滞水停、水热互结、阳虚水停、瘀水互结等分型,并探讨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通过补气利水、行气利水、清热利水、温阳利水、活血利水等法,大气得以正常运转,恶性腹水得散。
索菲娅陈晨杨振寰朱晓燃姚树坤
关键词:恶性腹水中医
清肝化瘀颗粒对不同性别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颗粒连续灌胃对不同性别大鼠的长期毒性,为拟定临床人体用药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95 g/kg、3.90 g/kg、7.80 g/kg的清肝化瘀颗粒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实验动物饮用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6个月。分别在给药中期(第91天)、给药末期(雄鼠第182天、雌鼠第183天)及恢复期(灌胃结束后第28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尿量及饮水量变化,检测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学指标及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实验期间均未见死亡及异常生命活动表现,摄食量、尿量及饮水量均正常,仅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在给药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第91天及给药末期,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不同性别大鼠尿酮体、尿蛋白量、尿白细胞计数及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红蛋白(Hb)、血糖(GLU)、总胆固醇(TC)、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水平出现变化,但无明确的毒理学意义,灌胃结束后第28天尿液指标、血液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清肝化瘀颗粒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部分脏器系数显著增高,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可出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病变程度较轻的病理改变;灌胃结束后第28天除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甲状腺轻度病变外,其余脏器未见明显的毒性损伤。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较低,17.44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6倍)为大鼠的无明显不良影响剂量。
朱晓燃索菲娅杨振寰姚树坤
关键词:长期毒性毒理学肝癌
清肝化瘀颗粒对H_(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H_(22)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H_(22)荷瘤小鼠模型,将108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0.45,0.90,1.35,1.80,2.25,2.70g/kg),每组12只,予相应药物观察10天,第11天荷瘤小鼠眼球取血,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重、瘤重、肝脾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regs细胞比例。结果氟尿嘧啶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0.45,0.90,1.35,1.80,2.25,2.70g/kg的抑瘤率分别为61.7%、22.0%、16.3%、35.2%、37.6%、42.3%、28.1%、28.0%,清肝化瘀颗粒最佳剂量为1.80g/kg。氟尿嘧啶组小鼠体重、肝脾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小鼠体重、肝脾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CD3^+、CD3^+CD4^+、CD3^+CD8^+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肝化瘀颗粒1.80g/kg、2.70g/kg组CD4^+CD25^+Treg显著低于模型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0.90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CD8^+与CD4^+CD25^+Treg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r=-0.726,P<0.05,,所有造模组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性r=-0.481,P<0.001。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对H_(22)荷瘤小鼠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其抑制CD4^+CD25^+Tregs细胞起作用。
李蕊柳芳宋威江张少鹏杨振寰何玉玺刘瑜姚树坤
关键词:H22
激素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34%-45%的中重度UC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为激素)治疗,其中30%重度UC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而产生激素抵抗或激素依...
杨振寰
关键词:疗效观察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癌“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并为其对NAFLD和肝癌"异病同治"的合理性阐释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NAFLD和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通过STRING 11.0分析作用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cytoHubba插件从作用靶点中筛选出核心作用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利用体外试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山柰酚对肝癌细胞模型与NAFLD细胞模型的作用。结果:共筛选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NAFLD及肝癌的作用靶点43个,对应8味中药中的136种有效成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共涉及20种生物过程,13种分子功能,9种细胞组分及15条信号通路。利用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发现清肝化瘀颗粒主要通过以山柰酚、槲皮素及木犀草素为代表的主要有效成分对胱天蛋白酶-3(CASP3),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枢纽基因参与细胞凋亡抑制等与肝癌有关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同时对氧化应激等与NAFLD相关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体外试验发现山柰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对NAFLD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浓度进行调节;同时,山柰酚还可对肝癌与NAFLD细胞模型中枢纽基因CASP3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进行调节。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对NAFLD与肝癌"异病同治"的主要机制涉及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及山柰酚为代表的多成分,以VEGFA,TP53及CASP3为代表的多靶点,以及以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为代表的多通路。
曹建朱晓燃杨振寰索菲娅姚树坤
关键词:异病同治山柰酚
姚树坤教授从肝脾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病变发生于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的主要部位在结直肠的粘膜及粘膜下层,目前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众多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
贾子君杨振寰陈洁姚树坤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
文献传递
两种中医证型UC患者炎症反应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背景肠道菌群及代谢物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基础实验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与胆汁酸组分含量异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
杨振寰
关键词: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炎症证候
文献传递
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特点及肠道菌群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特点及肠道菌群状况。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363例,填写调查问卷、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anorec...
杨振寰任维刘祎妮姚树坤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肠道菌群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UC疾病相关的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推测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UC涉及的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鉴定出黄连解毒汤治疗UC的57种有效成分和152个潜在靶点。其中预测性较强的有效成分(如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金合欢素、β-谷甾醇)作用于AKT1、MAPK1、IL6、TNF、VEGFA、MMP9等多个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及RNA聚合酶Ⅱ特异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MAPK、TNF、IL-17、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结论黄连解毒汤中的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MAPK1、IL6、TNF、VEGFA、MMP9等靶点,调节PI3K-AKT、MAPK、TNF、IL-17、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实现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
杨振寰贾子君索菲娅朱晓燃姚树坤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溃疡性结肠炎网络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分析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采用体内外实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核心有效成分苦参碱对肝癌细胞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苦参碱对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共筛选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86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20种,细胞组成15种,分子功能20种,以及信号通路20条。利用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发现清肝化瘀颗粒主要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对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及G1/S期特异细胞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 D1,CCND1)等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与肝癌有关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清肝化瘀颗粒有效成分苦参碱以剂量相关的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能调节肝癌细胞氧化应激胁迫标志物,同时可对TP53、VEGFA及CCND1等核心靶点的表达量进行调节。肝癌荷瘤裸鼠实验发现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荷瘤裸鼠具有抑瘤作用,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同时能调节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分裂2种线粒体稳态调节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包括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为代表的多成分,以TP53、VEGFA及CCND1为代表的多靶点,以细胞凋亡、线粒体稳态及氧化应激为代表的多通路调节的系统性、协同性作用。
曹建朱晓燃杨振寰索菲娅姚树坤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肝癌苦参碱槲皮素木犀草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