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诺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7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透刺颈前四穴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透刺颈前四穴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旨在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规范化最佳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经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y...
- 李诺
- 关键词:透刺疗法
- 文献传递
- 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对A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影响的时效关系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寻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影响的时效关系。方法将72只大鼠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Sham组、ASCI组、EA+MP组,每组又分为1 d、3 d、7 d、14 d 4个亚组。采用BBB评分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对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在各个时间点对A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影响;比较Sham组、ASCI组、EA+MP组在不同的时间点治疗效果,筛选最佳治疗方案。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3 d、7 d、14 d,与ASCI组比较,EA+MP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EA+MP组组间比较,14 d组明显优于3 d组;HE染色结果显示ASCI组大鼠1 d时出血明显,可见大量凋亡神经细胞;3 d时细胞破坏最明显,7 d时神经细胞凋亡有所减轻,神经细胞坏死,4 d时凋亡已不明显,可见空泡存在,治疗组神经细胞损伤情况较ASCI组明显减轻,神经细胞保存较完好。结论夹脊电针联合MP能改善ASCI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同时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病理学形态改变,并随着时间延长效果愈加明显。
- 李晓宁单筱淳吴磊刘双岭梅继林李诺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时效关系
- 夹脊电针调控P2X7R/NLRP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微环境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明确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P2X7R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以及机制,为夹脊电针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夹脊电针组(EA组)、P2X7干扰组(P2X7R siRNA组)和干扰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共5组,每组又分1 d、3 d、7 d和21 d 4个时间点。BBB评分评定大鼠后侧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中Cleaved caspase-1、IL-1β及P2X7R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脊髓组织中P2X7R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时间点Model组大鼠BBB评分降低(P<0.05);与Model组大鼠比较,术后3 d、7 d、21 d EA组和P2X7R siRNA组大鼠BBB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术后1 d、3 d、7 d和21 d Model组大鼠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1、IL-1β和P2X7R增加(P<0.05);与P2X7R siRNA组比较,3 d、7 d和21 d时间点Control siRNA组Cleaved caspase-1、IL-1β及P2X7R表达仍然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造模后3 d、7 d和21 d 3个时间点EA组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1明显降低(P<0.05),造模后7 d和21 d两个时间点EA组脊髓组织IL-1β、P2X7R明显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造模后3 d、7 d和21 d 3个时间点P2X7R siRNA组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1、IL-1β和P2X7R明显降低(P<0.05)。P2X7R同OX42(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存在共定位。结论:夹脊电针可以通过干扰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Cleaved caspase-1、IL-1β和P2X7R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刘玲玲梅继林李诺李晓宁
- 关键词:夹脊电针脊髓损伤
- “原合配穴电针”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比较原合配穴电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原合配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
- 李诺孙忠人
- 关键词:慢性失眠睡眠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 文献传递
- NLRP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参与夹脊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NLRP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介导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夹脊电针组(EA组)、P2X7干扰组(P2X7R siRNA)和干扰对照组(Control siRNA),每组分1 d、3 d、7 d和21 d共4个时间点。BBB评分对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LRP3、ASC和IL-18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LRP3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①BBB评分显示,与Sham组比较,各时间点Model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大鼠比较,术后3 d、7 d和21 d时间点EA组和P2X7R siRNA组大鼠BBB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显示:与Sham组比较,术后1 d、3 d、7 d和21 d时间点Model组大鼠脊髓组织NLRP3、ASC和IL-18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X7R siRNA组比较,3 d、7 d和21 d时间点Control siRNA组NLRP3、ASC和IL-18表达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造模后3 d、7 d和21 d共3个时间点EA组大鼠脊髓组织NLRP3、AS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21 d两个时间点EA组大鼠脊髓组织IL-18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造模后3 d、7 d和21 d共3个时间点P2X7R siRNA组大鼠脊髓组织NLRP3、ASC和IL-18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荧光双标法结果显示:NLRP3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存在共定位。结论:夹脊电针能够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NLRP3、ASC和IL-18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刘玲玲梅继林李诺李晓宁
- 关键词:夹脊穴电针脊髓损伤炎性损伤
- 透刺法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比较面部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透刺组(30例)和针刺组(30例)。两组均采取西药基础治疗,透刺组选择"提额穴"、"颧大穴"、"颧小穴"、阳白、颧髎、巨髎进行透刺法...
- 李诺李晓宁
- 关键词:针灸学透刺法针刺
- 文献传递
- 急性脊髓损伤后最佳干预时间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出现的最早时间,明确早期干预的时间点。方法将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及急性脊髓损伤组(ASCI),每组各分为4个亚组即1 h、3 h、6 h和8 h。于相应时间点进行造模后取材。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筛选出神经细胞凋亡出现最早时间点,确定早期干预的最佳时间点。结果 1)HE染色结果显示,ASCI组大鼠术后1 h和3 h可见灰质小灶性斑片状出血;术后6 h细胞形态明显变化,神经细胞出现凋亡;术后8 h细胞损伤加重,形态进一步变小,仅见残存的神经细胞。2)TUNEL检测显示,ASCI组术后6 h细胞形态改变显著,可见凋散在凋亡神经细胞,与Sham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8 h后神经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Sham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6 h内为本病最佳干预时间窗。
- 李晓宁单筱淳吴磊梁雪松迟蕾刘双岭梅继林李诺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凋亡
- 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ASCI大鼠脊髓组织NMDA受体亚单位NR1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脊髓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A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ASCI)和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EA+MP),又分为1天、3天、7天和14天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Sham组进行手术,不造模,术后常规饲养;ASCI组造模后常规饲养;EA+MP组造模后30 min,给予大鼠一次性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术后3 h给予大鼠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采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ASCI组比较,经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天后,EA+MP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治疗3天后,与ASCI组相比,EA+MP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明显增高,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NMDA-NR1显著下调,可能是其改善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机制之一。
- 李晓宁吴磊覃业校梁雪松单筱淳梅继林李诺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 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进行HE和TUNEL染色,检测大鼠受损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急性脊髓损伤组大鼠1 d时出血明显,3 d时神经细胞破坏最明显,7 d时神经细胞凋亡有所减轻,14 d时凋亡已不明显,尤以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神经细胞保存较完好。TUNEL染色显示,与急性脊髓损伤组相比,术后3 d、7 d、14 d,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组、急性脊髓损伤+甲基强的松龙组、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急性脊髓损伤+抑制剂组神经细胞凋亡均减少(P<0.05)。术后7 d、14 d,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明显(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7 d、14 d时,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异常改变。
- 李晓宁梁雪松迟蕾刘双岭臧召霞李诺梅继林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
- 电项针对慢性睡眠剥夺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电项针对慢性睡眠剥夺(CSD)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素(SY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项针改善CSD记忆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平台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项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项针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模型,大平台对照组除平台表面有细密铁丝网外,其他条件与造模环境一致。电项针组选取两侧的风池和供血穴电针治疗,模型组和大平台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的捆绑固定,共14 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海马CA1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定性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海马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定量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项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大平台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经针刺治疗后,电项针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大平台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SYN、BDNF和TrkB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项针组大鼠海马SYN、BDNF和Trk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大平台对照组大鼠相比,电项针组TrkB表达升高(P<0.05),SYN和BDN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能显著上调CSD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增强海马突触可塑性。
- 吴建丽袁珍王永亮刘凌宇孙嘉靖李诺陆阁玲梅荣军
-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电项针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