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
-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解郁安神颗粒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Hcy水平的影响水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解郁安神颗粒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精神症合并抑郁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解郁安神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而对照组36例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治疗7周后,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MD-17评分、血清IL-2、1L-6、TNF-α、Hcy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5.56%,显效率为97.22%;而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3.33%,显效率为69.44%,观察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IL-2、IL-6、TNF-α、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周后的血清TNF-(23.23±4.34ng/L)、IL-6(1.43±0.68ng/L)、IL-2(35.34±6.33ng/L)与Hcy(18.23±0.91n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7周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4%,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88%,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56)。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解郁安神颗粒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2、IL-6、TNF-α、Hcy水平有关。
- 王西建李琨焦宁波亢晓燕李雅妹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解郁安神颗粒白介素-2白介素-6
- 社区医生督导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督导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日至2015年2月1日期间居住于同一社区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1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六级危险性评估,依据临床表现对所有患者作四级管理分类,并根据管理分类,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社区医生督导方案。2年后,收集所有患者服药依从率、症状好转率、社区集体康复活动参与率、肇事肇祸率等资料,并与2年前进行对比。结果与管理前相比,患者服药依从率从59.1%上升到70.2%;社区集体康复活动参与率从27.3%上升到70.1%;肇事肇祸率从44.4%下降到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社区医生督导能有效提高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疗效,对提高患者医疗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 王西建焦宁波亢晓燕李琨庄蓉吴岳峰
- 关键词:社区医生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疗效
- 社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ITAQ与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ITAQ与SD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以上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以上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 王西建亢晓燕焦宁波李琨庄蓉吴岳峰
- 关键词:社区康复训练精神分裂症
- 精神科住院患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精神病科住院患者5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医院获得性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n=51例)和非感染组(n=49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治疗情况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策略。结果 541例住院患者中有51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9.4%);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糖尿病、住院天数、药物不良反应、血清白蛋白<35 g/L、侵入性操作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年龄、病程、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血清白蛋白<35 g/L、侵入性操作是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应当重视此类高危因素。
- 焦宁波亢晓燕李琨肖凡尚文娟马晓燕
- 关键词: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