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文学

李文学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新闻
  • 3篇新闻实践
  • 3篇虚构
  • 3篇虚构写作
  • 3篇文体
  • 3篇写作
  • 3篇媒介
  • 3篇媒介融合
  • 2篇新闻文体
  • 2篇民生新闻
  • 1篇电视
  • 1篇电视民生
  • 1篇电视民生新闻
  • 1篇新京报
  • 1篇新闻创新
  • 1篇新闻评论
  • 1篇心理
  • 1篇疫情
  • 1篇应景
  • 1篇有事

机构

  • 9篇河西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李文学

传媒

  • 1篇新闻传播
  • 1篇青年记者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北方传媒研究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东南传播
  • 1篇新闻论坛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传播与版权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文体嬗变的表征与逻辑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文体更注重于对视觉化的呈现,新闻体裁混合化、价值取向娱乐化、"梨花体"式叙事扩大化、"标题党"行为中性化都使得新闻文体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写作将互联网技术与新闻报道方式结合起来,为新闻文体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
曹艳李文学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文体
“应景评论”的实践反思与发展策略被引量:2
2017年
元旦社论、新春献辞等大量"应景评论",不仅代表着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还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遗憾的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应景评论"非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时反而被看成"新闻八股"的代名词。今后"应景评论"应不断增强表达效率,着力提高附加值,拓宽表达维度,增加"和而不同"之声。
李文学
新冠肺炎疫情中负面舆论引导的困境及策略
2021年
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负面舆论引导,对纾解公众负面情绪、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疫情期间特殊的社会心理、日益复杂的舆论引导格局和部分网络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疫情期间负面舆论的引导工作面临诸多挑战。要从公众心理危机干预、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等几方面入手,破解疫情期间负面舆论引导的难题,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李文学
关键词:舆论引导社会心理
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的内涵、特点与基本原则被引量:3
2019年
当下的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中,拿非虚构写作为虚假新闻背书的现象应该引起新闻从业者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写作范式,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非虚构写作的方法基于“新闻事实”而开展的写作报道活动。它表现出写作主体多元化、写作平台新媒体化等特征。作为新闻实践的非虚构写作,遵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的第一要义和基本原则。
李文学曹艳
关键词:新闻实践新闻文体
融媒时代新闻评论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2023年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新闻评论表现为生产主体大众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以及呈现方式多样化等时代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存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须平衡、新旧媒体评论能力须兼顾以及评论课程的考核机制须革新等痛点问题。可以说,传统的新闻评论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融媒时代对新闻评论人才的特殊需求。新闻评论教学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层面,重构新闻评论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符合融媒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闻评论人才。
李文学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评论教学模式
我国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的文体渊源被引量:3
2018年
非虚构写作,也被称为“叙事新闻”。从2010年《人民文学》‘旗帜鲜明地开始“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到2014年《南方人物周刊》改版并推出“非虚构”写作栏目,“非虚构写作”从文学的母体中渐次分离并逐渐进入新闻实践的场域,对当下的新闻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语境下,我们实有必要理清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的文体渊源。这不仅能够有效消除公众对当下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合法性的质疑,还能从文体变迁的维度来重新考量这种文体目前所面临的实践困境。
李文学
关键词:写作计划新闻实践虚构文体渊源
“有事儿@新京报”对传统媒体民生新闻创新的启示被引量:1
2019年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与构建新型主流媒体是我国当下传媒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民生新闻作为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新闻实践范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事儿@新京报"以着力增强"四力"为抓手,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持续改进民生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手段,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给当下传统媒体民生新闻创新带来启示。
李文学
关键词:民生新闻传统媒体媒介融合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探析——以湖北电视综合频道“帮女郎”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帮女郎"是湖北电视综合频道《新闻360》的标识和品牌,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观众服务探索出了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本文以湖北电视综合频道"帮女郎"的成功实践为基础,解析以"帮女郎"为代表的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的特点和难点,并以此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创新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文学
关键词:民生新闻
论我国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的文体演进被引量:3
2018年
非虚构写作,也被称为"叙事新闻"。我国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的文体演进,既得益于国内写实主义文学传统和报告文学的滋养,也受益于西方"新新闻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在集"文学性"与"新闻性"于一体的"新闻特稿"这里找到了文体演进的源头。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的兴起,是我国传媒市场化变革和互联网发展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为我国当下的新闻文体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和可能。
李文学
关键词:新闻实践文体演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