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演替
  • 2篇藻类
  • 2篇生物柴油
  • 2篇水库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泥
  • 2篇金盆水库
  • 2篇环境因子
  • 2篇复合膜
  • 2篇柴油
  • 1篇底泥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消化
  • 1篇乙烯
  • 1篇异相催化
  • 1篇营养物
  • 1篇制取
  • 1篇中空纤维

机构

  • 10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10篇张颖
  • 3篇陈立成
  • 3篇容志勇
  • 3篇王旭东
  • 3篇王怡
  • 3篇王磊
  • 2篇袁宏林
  • 2篇卢金锁
  • 1篇胡亚潘
  • 1篇黄丹曦
  • 1篇吕永涛
  • 1篇杨毓
  • 1篇于东升
  • 1篇张洁

传媒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6
2019年
选择西安市城区5处典型地段为采样点,检测了冬季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分析了PM_(2.5)和PM_(10)中所含Fe、Mn、Cu、Zn、Cd、Pb元素含量。结果显示:西安市冬季大气PM_(2.5)和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93.4,315.2μg/m^3,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的2.6,2.1倍;PM_(2.5)/PM_(10)为0.51~0.78,说明大气颗粒物以PM_(2.5)为主;6种重金属在大气颗粒物中含量水平存在差异,含量高低依次为Zn≈Fe>Pb>Mn>Cu>Cd,其中Fe、Cu、Zn、Cd、Pb更容易聚集在PM_(2.5)中;PM_(10)中Fe(2 856μg/m^3)的浓度最高,商业集密区、交通繁忙区和居民集中区的多数重金属元素高于文教区和公园。采用改进后的估算模型进行人体暴露量的估算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的暴露途径强弱顺序为手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摄入;PM_(2.5)和PM_(10)中所含Pb、Cd、Mn的非致癌健康风险(HI介于1.99~6.16,超过1)处于较高水平,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Cd在PM_(2.5)和PM_(10)中的致癌健康风险(R为2.54×10^(-6)和3.70×10^(-6),低于10^(-4))处于较低水平,但不能忽视其综合作用及长期累积危害。
袁宏林杨梦妮张颖王俊文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制取生物柴油产生的粗甘油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污泥制取生物柴油过程中产生的粗甘油废弃化问题及剩余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需求,探讨了添加粗甘油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在厌氧污泥最佳接种量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粗甘油添加量(0. 5~2. 0 g/L)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气、污泥减量、有机物转化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污泥接种量为30%时最佳,此时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累积产气量及VS减量率分别可达171. 1 m L/gVS和24. 13%。其次,不同粗甘油添加量均可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且添加量为0. 5 g/L时,累积产气量达197. 6 m L/gVS,且其中的甲烷平均比例高达70. 2%,厌氧消化系统对TCOD、TS、SCOD和V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6. 82%、19. 49%、50. 11%和27. 44%,此时pH值波动范围为6. 96~7. 70。因此,添加粗甘油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具有促进作用,其最佳添加量为0. 5 g/L。
张颖王怡柴宝华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接种量粗甘油
复合膜/SBR组合的SMBR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及膜性能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自主研发的复合膜与SBR反应器组合的SMBR系统,考察了在不同充水比及缺氧搅拌和曝气时间的条件下,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以及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条件下,COD、氨氮的去除率均分别大于90%、95%,总氮平均去除率均大于70%,但在充水比为33%时,系统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9%;总磷的去除效果受充水比和搅拌段时间的影响较大,当充水比为43%、搅拌时间为2 h时,总磷平均去除率达96%;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膜出水平均浊度为0.02 NTU;在反应器运行的两个月里,未对膜进行任何清洗,跨膜压差保持在6.0 kPa以下,透水率为3.5~4.5 L/(m2.h.kPa),没有出现膜丝断裂及严重的膜污染现象。
容志勇王磊陈立成王旭东吕永涛张颖
关键词:SMBR跨膜压差
高强度PVDF-PET编织管改性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本研究以PET编织管为内支撑层,以PVDF为膜基材、PVA为亲水化改性剂,利用涂覆-浸没凝胶相转化法制备得到具有高强度的PVDF-PET编织管改性复合膜,考察编织管的参数及PVA浓度对改性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以城市二级出水为过滤对象分析了改性复合膜的相关性能.结果显示:随PET编织管外径增大或编织目数减少,复合膜纯水通量、平均孔径都有显著的提高,而孔隙率却降低,当编织管外径为2.1mm,目数为45(约325μm)时,复合膜的纯水通量达1 516L/(m2·h),孔隙率高达61.6%.随着PVA浓度的增加,膜纯水通量上升,孔隙率、平均孔径增大,复合膜表面从大量致密的微孔逐渐变为大孔、多孔,孔间连通度增大,在PVA浓度为4%时,膜表面孔分布更为均匀、密集,膜通量、孔隙率、平均孔径的数据整体最优;且复合膜对浊度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张颖王磊容志勇陈立成王旭东
关键词:亲水化改性复合膜二级出水
脱水初沉污泥异位异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避免高成本的污泥干化,以某污水处理厂脱水初沉污泥为原料,通过异位异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并将其与传统的干污泥原位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脱水初沉污泥为原料,经硫酸酸化并采用正己烷为提取剂,在50℃条件下提取8 h时,脂质最大提取率为13.37%,为未加酸脱水污泥脂质提取率的3倍左右。此外,Al Cl_3·6H_2O催化污泥酸化后提取的脂质制取生物柴油的最大产率为6.66%,略高于传统干污泥原位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产率,且其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种类及比例与后者基本相同,但制取1 g生物柴油的能耗仅为68.73 MJ,不足后者的1/3。因此,以脱水初沉污泥为原料,通过异位异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比干污泥原位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更为优越。
张洁王怡张颖
关键词:酸化异相催化生物柴油
深水型水库藻形态功能组(MBFG)的季节演替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以藻类形态功能组(morphologically-based functional groups,MBFG)藻种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为基础,对具有相同形态特征的藻种进行分组,形成了面向藻类集群形态属性的功能组别.为了解藻类形态功能组在研究深水型水库藻类变化规律中的应用及藻类演替特征,于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对西安市金盆水库进行采样分析,采用形态功能组分类方法对金盆水库中检测出的藻类进行了分类,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了藻类形态功能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河金盆水库中的藻类可以分为5个形态功能组别:Ⅱ、Ⅳ、Ⅴ、Ⅵ、Ⅶ;水库中春夏季多种藻类形态功能组共存,秋冬季藻类形态功能组结构较为单一;在沿水深的纵向演替过程中,各形态功能组的生物密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在影响形态功能组演替的各个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水库表层藻类形态功能组Ⅳ和Ⅵ影响较大;表层以下各研究水层,TN的质量浓度为藻类形态功能群组Ⅵ的显著影响因素.
杨毓卢金锁张颖
关键词:金盆水库环境因子
深水型水库中藻类功能群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为掌握西安市深水型水源金盆水库藻类变化规律,在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展开调查实验研究。引入藻类功能分组(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方法,分析了北方地区贫营养条件下的深水型水库藻类功能群组的演替特征,结合冗余分析(RDA)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功能群组演替与水温、氮磷及水库水位变化等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金盆水库藻类可分为8个功能群组类别:B、P、D、X1、M、X3、MP和S1;水库春夏季多种藻类功能群组共存,而秋冬季功能群组结构组成比较单一;水库表层功能群组B和X1显著影响因素分别是水温和NO-3-N含量,而水库中层水20 m和40m功能群组P受NO-3-N含量影响显著。水库高水位运行时有利于表层功能群组P生长,低水位运行时有利于表层功能群组B生长。
卢金锁张颖胡亚潘
关键词:金盆水库环境因子
太湖西岸水质变化趋势及主要驱动因子被引量:10
2017年
基于2009—2015年太湖西岸10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其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评价历年水质状况,分析影响太湖西岸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9—2015年太湖西岸COD下降趋势显著,DO非显著上升,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TP和TN均表现为高度显著下降趋势。(2)主成分分析从原始信息中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73.645%的结果,分别代表水质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综合得分表明,2009—2015年太湖西岸水质呈逐年改善趋势。水质污染在空间上表现为北部向南部递减的趋势。(3)相关分析表明,氨氮和COD是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
于东升袁宏林张颖李世超孙中浩
关键词:水质变化
PVDF/编织管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纤维编织管为支撑层,通过涂覆-浸没沉淀相转化技术,制备了超高强度、大通量的PVDF/编织管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铸膜液中PVDF和添加剂PVP含量等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铸膜液中PVDF含量增加,复合膜纯水通量下降,爆破强度增加,平均孔径减小;PVP的质量分数从2%增加至10%,膜通量呈现降低趋势,但爆破压力先增后减;当PVDF、PV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6%时,复合膜纯水通量达4 300 L/(m2·h),爆破压力为0.32 MPa。研究范围内,复合膜孔隙率始终保持在45%以上,爆破压力高于0.30 MPa,且由于编织管的存在,而使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很高,显示了较好的过滤性能;添加PVP和PVA较PEG在膜性能方面的贡献更突出。
容志勇王磊陈立成张颖王旭东黄丹曦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空纤维复合膜
菹草生长对西安护城河底泥营养及重金属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以西安市护城河某一水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测定了菹草生长区和无菹草生长区底泥中碳、氮、磷及重金属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水域,菹草生长区底泥中的TN和TOC含量明显高于无菹草生长区的,四季均值分别为10.7、104.41 mg/g,分别为无菹草生长区的1.66和1.23倍,且两者均在春季最大、秋季最小。而菹草生长区底泥中的TP含量明显低于无菹草生长区的,四季均值为2.01 mg/g,为无菹草生长区的85.9%,且季节性变化不大。TP的主要赋存形态为无机磷(IP),菹草生长区底泥的IP中铁铝磷含量均值仅为无菹草生长区的65.7%;菹草生长区底泥的有机磷(OP)中稳性有机磷含量占OP的49.4%。此外,菹草生长区底泥中主要重金属Cr、Mn、Cu、Z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68.03、100.63、66.12和295.19μg/g,分别为无菹草生长区的88.8%、65.7%、56.2%和110.9%。总之,菹草在实际水体中的生长,增加了底泥中碳、氮的含量,降低了磷含量并促使IP向OP转化,且会引起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王冠柏王怡张颖陈炜史璐璐
关键词:菹草底泥营养物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