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咬合
  • 1篇咬合关系
  • 1篇咬合重建
  • 1篇咬合重建修复
  • 1篇医疗保险
  • 1篇医疗保险管理
  • 1篇颌位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形态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术
  • 1篇口颌系统
  • 1篇肌电
  • 1篇肌电变化
  • 1篇骨髓
  • 1篇骨髓瘤
  • 1篇保险

机构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张燕
  • 1篇杨佳
  • 1篇张丽
  • 1篇孙嘉峰
  • 1篇汪华彪
  • 1篇杨波
  • 1篇荣惠英

传媒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疗保险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咬合重建修复中咬合力及咀嚼肌肌电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咬合重建又称为重建,是通过修复的方式,使垂直距离适当恢复,改正颌位,使正常的关系重建。使颞下颌关节和颌面部肌肉的解剖生理相适合,消除异常导致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其正常功能得到恢复。有效重建咬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是否能够使垂直距离恢复正常,建立正常的关系[1]。由于咬合重建修复,使原有的咬合状态和低垂直距离出现变化,新的咬合关系和颌位重建,患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常需要使用过渡性的垫,严密观察患者的咀嚼系统反应,调整新的垂直距离,如果没有不适,则进行永久修复。评价咬合重建的效果,通常观察患者发音、咀嚼、咬合等功能的改善情况,面下1/3高度的恢复情况,肌肉关节症状的缓解情况[2,3],这些都是非客观描述性指标。T-Scan咬合力计和肌电图仪,是评价咬合重建修复的客观性指标,能够对咬肌群的功能活动、咬合中心点位置的改变、咬合力进行准确记录,客观反映患者治疗的效果。为探究咬合重建修复中咬合力及咀嚼肌群肌电变化,特选取我院15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张燕张丽彦牛娇
关键词:咬合重建咬合关系口颌系统颌位
三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对三级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三级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存在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未从制度上确立、工作人员缺乏继续教育经历和专业技术职称不对口、工作职能不够明确等问题。因此,三级医院应重视医保工作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健全医院医保管理组织,提高人员素质与改善激励机制,完善医保工作职能和医院医保管理体系。
荣惠英汪华彪张燕
关键词:医疗保险
H70.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分型与流式细胞术免疫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杨佳杨波张丽张燕孙嘉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