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欣

作品数:10 被引量:9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针刀
  • 5篇颈型
  • 5篇颈型颈椎病
  • 5篇颈椎
  • 5篇颈椎病
  • 4篇针刀疗法
  • 3篇针刀治疗
  • 2篇性关节炎
  • 2篇实验与临床研...
  • 2篇膝骨
  • 2篇膝骨性
  • 2篇膝骨性关节炎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骨性
  • 2篇骨性关节
  • 2篇骨性关节炎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1篇动物

机构

  • 10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康缘药业...

作者

  • 10篇张欣
  • 6篇李开平
  • 2篇李殿宁
  • 2篇张露
  • 2篇李敏
  • 2篇王晴晴
  • 1篇肖伟
  • 1篇徐芳芳

传媒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6
  • 4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兔颈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设计一种无创颈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为防治颈椎病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和实验载体。方法:24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模型组兔置于改良后的兔盒中,剔去颈部毛发,敷以自制保湿冰袋,调节保湿冰袋松紧并将其下端扣住兔盒,使兔的颈部成低头屈曲位45°,将吹风机出风口对准兔颈部,风力5级。每次造模2 h,每天造模2次,共4 h。对照组兔置于兔盒中,允许其颈部自由活动。造模1个月后,每组兔麻醉或处死后行:1x线影像学观察,2光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3退变颈椎间盘髓核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变化。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模型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有轻微骨质增生,椎间盘髓核脱水皱缩,重量减轻。纤维环产生放射状裂隙,胶原纤维变性、紊乱甚至断裂;退变髓核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颈椎及椎间盘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本造模法符合人颈椎病发病规律,避免了致病因素单一,操作简便易行,造模方法对所观察组织无损伤干扰,有利于本病防治的进一步研究。
张欣李殿宁李开平田弯弯张露陈潮铭陈茗洲王晴晴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动物模型
针刀松解腘肌结合隐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屈伸功能受限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腘肌结合隐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屈伸功能受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沭阳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疼痛科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KOA屈伸功能受限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隐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刀松解腘肌联合隐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数字量表疼痛评分(NRS)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采用Noraxon telemyo 2400表面肌电仪检测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平均功率频率(MPF)、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NR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股二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MP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股二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RMS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刀松解腘肌结合隐神经阻滞治疗KOA效果满意,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增强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的收缩力和对疲劳的耐受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张欣李开平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针刀松解
小针刀联合激痛点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激痛点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疼痛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针刀联合激痛点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的NR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血清IL-6和ESR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3.33%vs 7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NR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Lysholm评分显著提高(P<0.05),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P<0.05),肿胀程度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和ESR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激痛点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相对于单独小针刀治疗而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张欣李开平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小针刀疼痛
针刀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肌中SOD、MDA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部肌肉组织中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风寒湿刺激加低头位"的方法对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造模,将造模成功的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每组6只。另选6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用针刀以及电针干预针刀组、电针组动物,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实验兔颈部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检测各组实验兔颈部肌肉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颈部肌肉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针刀组及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S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颈部肌肉抗氧化能力,进而修复颈部动力平衡,达到治疗效果。
田弯弯李开平李敏张欣
关键词:针刀颈型颈椎病肌肉组织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制造分类系统(Ⅳ):胶囊剂吸湿行为分类被引量:1
2023年
中药硬胶囊剂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湿性,影响药品稳定性和疗效。该文以市售30种中药胶囊剂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胶囊剂内容物、囊壳及胶囊剂整体的吸湿曲线,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结果在24 h的吸湿过程中,囊壳可降低内容物0.80%~53.0%的吸湿增重,并降低胶囊剂内容物1.74%~91.3%的吸湿速率,表明囊壳对中药胶囊剂内容物的吸湿具有较强的延缓作用。测定了30种中药胶囊剂内容物的7个物性参数,以及整理14个处方工艺相关参数,建立了预测中药胶囊剂内容物(带壳)24 h吸湿率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发现囊壳的吸湿率与中药胶囊剂内容物(带壳)的吸湿性呈正相关,提示选择低吸湿率的囊壳有助于防潮;此外,制剂前处理工艺路线和成型原料类型影响吸湿性大小,胶囊内容物中的浸膏量占比越大、饮片细粉量占比越小,胶囊内容物的吸湿性越强。以24 h吸湿率15%为吸湿强弱的分类节点,以吸湿速率常数0.58为吸湿快慢的分类节点,建立中药胶囊剂吸湿行为分类系统:吸湿强且快的品种占约6.67%;吸湿强且慢的品种占约33.3%;吸湿弱且快的品种约占26.7%;吸湿弱且慢的品种约占33.3%。该分类系统有助于量化比较不同中药胶囊剂吸湿行为,为中药胶囊剂质量改进、防潮技术和材料研究提供参考。
林雨李焕正梁子辰徐芳芳张欣张欣徐冰肖伟
关键词:中药胶囊剂偏最小二乘法
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实验与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
第一部分:综述研究本部分主要的内容为总结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报道。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回顾了近年来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报道,主要包括颈椎的解剖学、颈型颈椎病的病因学说、有关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针刀干预本病的实验研...
张欣
关键词:针刀疗法颈型颈椎病椎间盘退变
文献传递
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综述研究  本部分主要的内容为总结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报道。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回顾了近年来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报道,主要包括颈椎的解剖学、颈型颈椎病的病因学说、...
张欣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针刀疗法病理机制临床疗效
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04~2019-03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护理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护理组采用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结果:护理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遵医嘱行为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张欣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遵医行为
针刀干预颈型颈椎病兔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分期观察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后颈椎间盘、颈肌的形态学变化,同时观察对引起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调节,为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机理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兔龄(6±0.5)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进行造模,评估后随机分组:对照组、针刀干预A组(干预后1周)、针刀干预B组(干预后4周)。予以相应处理。A组在干预后第7天处死取材,B组在干预后第28天取材。测定相应指标。结果:针刀干预后,针切部位可见以巨噬细胞为主的针切反应性炎症变化,新生毛细血管存在,最后针切断裂部位由趋向于正常骨胳肌及筋膜结构结缔组织修复填充。同时,针刀干预可以显著减缓颈椎间盘老化、退变的速度,消除髓核向纤维环裂隙突出的趋势,退变的颈椎间盘产生的主要致痛因子TNF-α水平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不仅起效迅速,即时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后1周,P<0.01),而且持续性治疗效果同样良好(治疗后4周,P<0.01)。结论:针刀松解了颈部挛缩的筋膜、肌肉等,建立了新的代谢环境,以巨噬细胞为主的无菌反应性炎变促进了组织修复和重建。同时针刀干预对退变颈椎间盘中的TNF-α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颈椎间盘的退变速度,这可能是针刀防治颈椎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张欣李殿宁李开平田弯弯张露陈潮铭陈茗洲王晴晴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针刀疗法
针刀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综述近10年来有关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肩周炎、颈椎病以及骨折等其他运动系统疾病方面的实验研究的进展,主要从镇痛机制、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组织修复、血管活性物质改变、细胞凋亡、局部组织形态学、行为学以及生物力学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旨在阐明针刀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为针刀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提供实验依据。
田弯弯李开平李敏张欣
关键词:针刀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