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制备去细胞髓核支架最佳条件的初步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机械振荡和去污剂浓度对髓核去细胞支架形态学的影响,建立一种髓核的优化脱细胞方法。方法取成年兔髓核分成A、B、C(含C1/C2/C3子组)、D、E组,并在不同震荡频率下用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处理。振荡频率分别为0 r/min(A组,n=5)、80 r/min(B组,n=5)、130 r/min(C1、C2、C3组,n1=n2=n3=5)、180r/min(D组,n=5)以及对照组(E组,n=5),其中C组中3个子组(C1/C2/C3)的去污剂的浓度分别为1%、3%、5%,其余组均为3%。对所得标本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其细胞清除情况和基质形态学变化。结果 A、B及C1组残留大量脱核的髓核细胞胞体,C2、C3及D组细胞被彻底清除。所得支架呈一种无细胞的三维网状结构,但C3和D组纤维结构出现明显破坏。结论合适的机械振荡频率及去污剂浓度在脱去髓核细胞的同时还能较好地保存髓核内天然的基质纤维和三维空间结构。
- 张朋曹纬周初松吕海蔡进奎陈仲
- 关键词:椎间盘神经变性性疾病脊柱疾病骨代用品
- 髓核去细胞基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髓核去细胞基质支架(NPAMS)复合体(rBMSCs-NPAMS)构建组织工程髓核。方法制备若干NPAMS,接种BMSCs至NPAMS体外培养分为NPAMS组、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髓核)。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复合体形态变化,并行扫描电镜(SE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PCR(qRT-PCR)、支架的生物力学等检测。结果肉眼下rBMSCs-NPAMS形态接近正常髓核;SEM显示细胞在支架表面大量黏附、并向深部迁移,表面细胞密度比横截面细胞密度大;HE染色表明随时间延长,rBMSCs-NPAMS内细胞量递增,分布更广泛;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外基质2型胶原(CollagenⅡ)分泌量随时间递增,且实验组CollagenⅡ表达量大于NPAMS组,小于正常对照组;qRT-PCR结果:NPAMS组未提取到mRNA,实验组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递增,但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支架与正常髓核在相同位移下的压缩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髓核体外NPAMS复合rBMSCs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 谭伟吕海曹纬张朋杨刘柱周初松
- 关键词:髓核去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