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立坤

作品数:1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低温半致死温...
  • 1篇越冬
  • 1篇越冬期
  • 1篇越冬期间
  • 1篇西番莲
  • 1篇冷驯化
  • 1篇抗寒
  • 1篇抗寒性
  • 1篇半致死温度

机构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篇董万鹏
  • 1篇杨雨嘉
  • 1篇李培林
  • 1篇孙立坤

传媒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越冬期间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越冬表现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为探明越冬期间各株系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化情况,以7个株系西番莲枝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越冬期间的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LT。研究LT如下处理时间对相对电导率、MDA与抗坏血酸(Vc)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寒害调查并观测各株系西番莲的越冬表现。结果表明,越冬期间,各株系西番莲的LT50均明显降低,在冷驯化终了期其对应的LT50分别为:平塘1号(-3.59℃)、紫香1号(-2.51℃)、版纳9号(-1.96℃)、版纳10号(-1.95℃)、版纳4号(-1.02℃)、榕江1号(-1.82℃)、金沙1号(-1.83℃)。西番莲芽梢、叶片、1年生枝条、2年生木质化枝条的LT50分别为:-1.16℃、-1.39℃、-2.83℃、-3.11℃,不同部位对低温敏感性差异显著。各株系西番莲越冬表现情况与LT50测定结果较吻合,平塘1号越冬表现最佳,采取防寒措施后越冬存活率达100%。西番莲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随LT50下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15h期间增幅最大,而Vc含量则先增后降,并在5-15h期间含量较高,说明低温胁迫对西番莲枝条的伤害主要发生在5~15h期间。本研究为选育抗寒性强的西番莲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董万鹏龙秀琴代丽华孙立坤李培林杨雨嘉
关键词:西番莲冷驯化低温半致死温度抗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