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军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美军
  • 2篇军事
  • 2篇国防
  • 1篇多模式
  • 1篇战争
  • 1篇能耗
  • 1篇网络
  • 1篇网络图
  • 1篇军事行动
  • 1篇军事运输
  • 1篇空运
  • 1篇后勤
  • 1篇后勤理论
  • 1篇交通保障
  • 1篇国防交通
  • 1篇国防义务
  • 1篇非战争军事行...
  • 1篇复合材料
  • 1篇
  • 1篇复合材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市铁路集...

作者

  • 6篇吴洋
  • 2篇李海超
  • 1篇常春伟
  • 1篇张艳萍
  • 1篇张昕
  • 1篇焦红
  • 1篇刘中
  • 1篇李瑞敏
  • 1篇王晓安
  • 1篇管晔
  • 1篇李孟研
  • 1篇徐越文
  • 1篇刘树江
  • 1篇周东阳
  • 1篇王玲
  • 1篇惠冰
  • 1篇陈玉勋

传媒

  • 3篇军事交通学院...
  • 2篇国防交通工程...
  • 1篇公路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多模式的公铁联合军事运输网络图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前,我军多方式联合运输的主要手段是铁路和公路,在现实运用中军队重点关注运输方式转换的过程,以便合理地制定转运与保障方案。运用多模式网络建模和图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根据部队联合输送任务需求和转运保障特点,采用铁路车站军事运输装卸载能力指数和军事运输道路通过能力指数评估方法,在地理地图的基础上,简化路网,建立公铁联合军事运输网络图模型,拟为军事联合运输路径优化研究提供方法。
吴洋李瑞敏王晓安
关键词:多模式军事运输网络图
复合材料在国防交通抢修装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在国防交通抢修装备中采用复合材料具有承载性能好、器材质量轻、生存能力强等特点,在设计、性能分析、加工制造和损伤修补过程中应立足装备要求和材料自身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使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对采用复合材料对既有装备进行补强和损伤修补、代替原有装备的金属构件、研制全新结构形式的新型装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徐越文刘树江李海超况祺吴洋
关键词:复合材料交通保障国防交通
关于军用饮食供应站实行分级管理的研究
2012年
军供站设施设备的技术状态和能力配置是构成军供保障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军供站管理中的难点。基于“国防义务均衡负担”的基本原则,分析论证了军供站实行分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施分级管理的基本策略,力图为新时期军供站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管晔张艳萍吴洋
解读美军“感知与响应后勤”理论的核心理念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解读美军提出的最新后勤理论——感知与响应后勤,了解美军后勤理论发展动向。研究表明,该理论的核心理念包括供需网络化、供应链柔性化、组织结构模块化和多功能化、资源非集中化、以需求为牵引、推一拉式流程,其实质是建立柔性军事供应链,进而对我军后勤建设提供借鉴。
焦红刘中吴洋惠冰王玲
基于能耗原理对疲劳极限的研究
2011年
疲劳问题影响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但传统的疲劳极限测量方法不仅繁琐而且耗时长,严重制约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研发周期。将热-力学理论引入材料疲劳问题,对材料的疲劳极限进行理论分析,从能耗的角度重新定义疲劳极限,并借助红外应力成像系统,验证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常春伟李海超吴洋
关键词:能耗
透视“5·12”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及对我军的启示被引量:1
2009年
"5·12"汶川抗震救灾美军援助行动,是一次成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透视其全过程,为我军在完善情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与大规模远程空中投送能力、具备适应全天候、全时域的行动能力和应具有先进的保障装备、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我们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昕李孟研周东阳吴洋陈玉勋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空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