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兰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及土地继承的关系——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调查被引量:13
- 2013年
- 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入户调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的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中,离土地进行最后调整时间越远,无地农民数量和有无地人口的农户数量越多,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下降,农民越不愿意动地。无地农民的存在不是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地情况下,无地农民并非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租入土地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是外出打工。另外,无地农民通过家庭内部继承获得承包权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普遍现象。论证了无地农民群体的存在对当下农村社会而言,未构成严峻的问题;也说明土地之所以不再重新调整,是因为土地调整预期收益低而组织成本高,从而30年不变的政策从一种外部强制性制度安排成为一种内生制度安排并延续下来。
- 商春荣叶兰
- 关键词:无地农民土地流转土地制度
- 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无地农民获得土地的途径被引量:6
- 2013年
- 研究目的: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无地农民获得土地的途径,以分析农村社会中无地农民的生存及对现行土地政策的影响。研究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农民获得土地途径有三种:土地调整、家庭继承、通过土地流转市场获得土地使用权。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中,最后调地时间越远,无地农民数量越多,无地农民土地调整的意愿反而下降。无地农民在无地情况下的选择不是通过市场租入土地而是外出打工,家庭继承是其事实上获得土地的途径。研究结论:外出打工对土地的替代效应和家庭继承缓解了无地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无地农民数量增加没有引起村组土地的重新调整,无地农民并不构成农村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 商春荣叶兰
- 关键词:土地制度无地农民土地流转
- 新增无地人口土地调整意愿及对土地调整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问卷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M-Logit)模型分析无地农民土地调整意愿,以探讨实施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组中,新增人口的土地承包权问题。社区人口变化被认为是土地调整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但文章研究发现,外出打工和家庭继承成为农户土地的替代手段,农民土地调整意愿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人口增长并没有引起土地调整,土地调整不再是无地农民获得土地的预期途径。逐步发展、健全土地的替代制度,降低无地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新增无地人口给予村组土地重新调整的压力将逐步减缓。
- 商春荣叶兰
- 关键词:土地承包权人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