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吸功能锻炼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功能锻炼器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病人肺功能、肺部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67例住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呼吸训练,试验组除给予常规呼吸训练外,还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器进行训练,观察两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呼吸功能锻炼后试验组病人呼吸功能、肺活量及生存质量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可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 于艳艳刘海燕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肺功能肺部并发症
- 心血管内科患者院内猝死高风险因素调查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对策制定。方法:收集心内科住院的9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生存与猝死患者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不饮酒、心衰、肌钙蛋白(TNI)升高、室壁瘤、未再灌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与生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未再灌注治疗与猝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猝死病例中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猝死病因占67.5%。结论:高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未再灌注治疗是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发生猝死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猝死病因。因此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以上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管理对预防猝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刘海燕鲁琰于艳艳张丽敏潘红霞刘亚平
-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5月235例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梗死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47人。其中4组为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经济支持、家庭情感支持、病况信息支持和延续性护理支持,第5组作为对照组,患者术后选取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患者术后3 d内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前测评,4周后重复测试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两者进行比较,找出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针对干扰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比较不同护理前后SAS和SDS的实验数据可知,四组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和SDS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下降程度缓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35例术后患者情况分析,得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因素,且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了患者痊愈率。
- 鲁琰刘海燕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焦虑抑郁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猝死高风险因素调查分析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病例的分析,找出猝死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对策制定。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心内科住院的6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检测数据,找出高危猝死因素,指导临床。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猝死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高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未再灌注治疗。猝死病例中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猝死病因。结论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猝死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以上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管理对预防猝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鲁琰刘海燕刘亚平
-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
- 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心脏永久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我院心内一科2010年对110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刘海燕于艳艳
- 关键词: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护理永久起搏器置入医用电子仪器心脏功能障碍正常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