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佳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邯郸市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1篇冬小麦新品种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玉米杂交
  • 1篇玉米杂交种
  • 1篇玉米自交系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 1篇生理指标
  • 1篇施肥
  • 1篇施用
  • 1篇施用钾肥
  • 1篇水肥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机构

  • 7篇邯郸市农业局
  • 3篇邯郸市农业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邯郸市气象局

作者

  • 7篇冯佳
  • 2篇刘保华
  • 2篇苏玉环
  • 2篇王雪香
  • 2篇马永安
  • 1篇王德森
  • 1篇孙海昆
  • 1篇陈秀敏
  • 1篇李丁
  • 1篇赵明辉
  • 1篇陈冬梅
  • 1篇刘建军
  • 1篇孙书娈
  • 1篇何中虎
  • 1篇孟祥海
  • 1篇李会敏
  • 1篇郭晋杰
  • 1篇乔文臣
  • 1篇魏建伟
  • 1篇李强

传媒

  • 3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冀南麦区小麦适宜播种方式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为探讨冀南麦区中上等肥力壤土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种方式,以当地主推的水肥高效型小麦品种邯6172、石麦15和科农1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播种方式〔宽窄行条播(宽行18 cm,窄行12 cm)、12 cm等行距条播、15 cm等行距条播、撒播〕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有效分蘖成穗率、收获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等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冀南麦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种方式依次为宽窄行条播(宽行18 cm,窄行12 cm)、12 cm等行距条播、15 cm等行距条播,其中,邯6172的最佳播种方式为宽窄行条播(宽行18 cm,窄行12 cm),石麦15的最佳播种方式为12 cm等行距条播,科农199的最佳播种方式为15 cm等行距条播。撒播虽形成了较多的穗数,但有效分蘖成穗率低,穗粒数少、千粒重低是导致其产量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冀南麦区不适宜选用。
刘保华苏玉环申景梅赵文梅王雪香冯佳马永安
关键词:小麦播种方式
不同玉米自交系苗期抗旱性鉴定被引量:12
2013年
以10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20%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测定苗期株高、茎粗、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项指标,以各性状值的抗旱系数为基础,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抗旱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株高降低,茎粗变细,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100份自交系可分为5个抗旱等级,其中极抗旱材料32份,强抗旱材料22份,中等抗旱材料31份,弱抗旱材料13份,极弱抗旱材料2份,为这些自交系在抗旱玉米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冯朋飞远红杰郭晋杰冯佳赵永锋陈景堂祝丽英
关键词:玉米抗旱性隶属函数法生理指标
密度和施肥对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以玉米杂交种邯丰7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邯丰79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邯丰79理论最高产量为11 231.7 kg/hm^2,因素组合为密度63 000株/hm^2、N施用量360 kg/hm^2、P_2O_5施用量360 kg/hm^2、K_2O施用量315 kg/hm^2,密度和施肥均对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两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中,密度与氮肥、密度与磷肥、氮肥与磷肥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密度与钾肥、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钾肥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加大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时配合施用一定的钾肥,可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史丽丽冯佳孙海昆焦宏业史明山王磊陈洁范子洋
关键词:玉米施肥
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水肥高效模式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特性、产量及相关因素,确定衡4399适宜的水肥高效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极端低温气候情况下,4种水肥管理模式的衡4399水分利用效率达1.88~2.06 kg/m^3,且产量均>7 500 kg/hm^2,衡4399为节水高产型品种。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可以延长小麦灌浆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达9 000 kg/hm^2左右,且极显著>其他水肥模式处理。适宜衡4399高产的最佳高效水肥模式为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
乔文臣陈秀敏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李丁李强李会敏赵明辉冯佳赵凤梧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多环境下2个相关小麦RILs群体不育小穗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揭示总不育小穗数、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的遗传特点,利用2个相关重组自交系群体,结合4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和QTL检测结果,对其进行了分析。2个群体表型数据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顶部不育小穗是引起总不育小穗数的主要因素,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反。环境间表型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均较大,其中复合性状总不育小穗数由于受其构成因素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的双重影响而表现受环境影响最大,顶部不育小穗数次之。QTL检测结果表明:影响总不育小穗数的遗传因素并非是其构成因素遗传因子的简单累加,总不育小穗数、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3个性状在QTL水平关系复杂,既在3个性状间或两两性状间检测到共同QTL,也分别检测到单一性状的特异QTL。顶部不育小穗数与总不育小穗数之间存在显著遗传相关性和较多的共同QTL。为小麦不育小穗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小麦生产中栽培措施的合理运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冯佳莫利平赵春华纪军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QTL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中麦155的选育被引量:1
2013年
中麦155选育组合是济麦19×鲁麦2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合作、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技术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于2012年2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麦2012005)。
王德森陈新民刘建军何中虎李豪圣冯佳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
施用钾肥对冬小麦‘邯6172’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给冀南地区冬小麦合理使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推品种‘邯6172’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增产幅度为3.93%~9.8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施肥量为75~112.5kg/hm2。从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认为以施钾量为75kg/hm2效果最好,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可增产8.83%,每公斤K2O增产7.49kg,增收838.47元/hm2。
苏玉环刘保华王雪香陈冬梅马永安陈笑娟王伟冯佳
关键词:冬小麦钾肥群体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