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慧
-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南海北部古近纪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物源演化被引量:20
- 2018年
- 长期以来,由于地质资料的限制,有关南海早期裂陷过程中的沉积演化问题一直缺乏相对深入的认识与了解.采用碎屑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南海北部古近纪沉积物进行"源-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南海北部不仅接受来自北部河流搬运的陆源碎屑物质,同时还受到盆地内部局部隆升区物源的影响.其中,始新世沉积物以下白垩统物源为主,至早渐新世,琼东南盆地接受了来自海南岛及西沙隆起带的沉积物,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同时期的锆石磨圆度较高,年龄谱系同华南沿海地区一致,说明很可能接受了来自华南沿海地区的陆源物质;而处于盆地南侧的白云凹陷同时期存在自形程度极高的锆石,反映其物源极可能为盆地内近源的局部隆起区.到晚渐新世荔湾凹陷沉积物中开始出现较多元古代锆石,与其北部同时期沉积物明显不同,琼东南盆地N6井也开始出现较多元古代锆石,其物源可能与南海西侧隆起有关.资料显示,在古近纪,现代意义上的珠江并未形成,其在早渐新世仅影响到珠一坳陷,到晚渐新世影响到珠二坳陷北侧.因此,珠江在古近纪具有从小到大逐步演化的特点.
- 崔宇驰曹立成乔培军陈淑慧庞雄邵磊
- 关键词:沉积物锆石U-PB定年白云凹陷琼东南盆地古近纪
- 台湾始新统-中新统沉积物源与沉积环境被引量:2
- 2020年
- 台湾地区出露的始新统-中新统地层属南海北侧的范畴,其物质组成及沉积环境为揭示南海新生代早期构造沉积演化提供了关键性依据。对台湾西部麓山带中部南投粗坑地区、国姓地区以及东北海岸新港-基隆地区的始新统-中新统地层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台湾中部和北部从始新世到中新世经历了从陆相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到滨浅海相的环境转变,其砂岩成分成熟度随时间由老变新呈现规律性变化;沉积物源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在始新世-早渐新世,物源以近源中生代源区为主,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出现120 Ma和230 Ma两个主要峰值,与周边及华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时代一致;进入晚渐新世以后,锆石年龄谱系出现900 Ma及1 800 Ma等古老峰值,说明古老地块物质明显增加,这可能反映了昆莺琼古河流由南海西部到东部的物质输送对台湾地区的影响作用。
- 陈淑慧侯元立邵磊黄奇瑜乔培军崔宇驰孟宪博
- 关键词:砂岩锆石沉积环境
- 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分布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8
- 2015年
- 采用古生态学及沉积学方法,对南海北部深水区BY7-1-1井及L29井特定层段进行细致研究.通过有孔虫、孢粉藻类分析及沉积学分析,证实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在晚始新世即出现滨浅海相沉积环境,确定了南海北部最早接受海相沉积的时间.始新世海相地层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台西及台西南盆地中,并在晚始新世扩展到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在南部分布较广,曾母盆地、北康盆地、礼乐盆地及巴拉望盆地中均有始新世海相地层分布.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的分布受制于新南海扩张及古南海的消退,以晚始新世为时间节点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分布范围增大,反映该时期南海拉张和断裂活动的加剧.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在部分盆地中形成了优质的烃源岩与储层,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晚始新世海相地层的发现,对南海深水海相油气勘探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 张浩邵磊张功成陈淑慧吴国瑄
- 关键词:始新世海相地层油气地质海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