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准
-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与西部经略
- 2021年
- 1911年,清政府欲将早已许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路权作为抵押向列强借款,引发了绵延数省的“铁路风潮”,其中以四川最为激烈。四川保路运动领袖罗纶在保路集会上声泪俱下痛陈:“川汉铁路完了!四川也完了,中国也完了!”这场运动随之成为推翻清廷的辛亥革命的前奏,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以来西部局面有着关乎全局的重要意义。
- 唐杰章永乐李放春钟准谢茂松殷之光
- 关键词:铁路风潮粤汉铁路抵押辛亥革命
- 从殖民主义到共同发展---大国海外铁路建设的演变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的铁路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常被誉为“铁路外交”。但当一些铁路项目出现波折甚至失败时,国内舆论又容易产生争议,认为中国在一些乏人问津的地区投资基础设施是浪费资金。同时,国际上也不乏对中国修建海外铁路的质疑,甚至攻击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这类活动是“新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
- 钟准
- 从贝卢斯科尼到特朗普:欧美民粹主义与对外政策被引量:7
- 2017年
- 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刺激了欧美民粹主义的兴起,而民粹主义领导人往往通过对外政策对其做出回应。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同为商业大亨出身的民粹主义者,在外交决策上具有可比性。一方面,成功商人的经历使他们及其外交团队更具管理主义风格和交易倾向。另一方面,右翼民粹主义的偏好促使两人强调本国优先,回避多边合作,表现出疏远欧盟和亲近俄罗斯的倾向。在外交决策中,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参与控制欲强但缺乏经验,强调小集团的忠诚团结。两人对决策环境的敏感度较低,倾向于我行我素,表现为私人外交和口无遮拦,符合民粹主义政治风格。相比之下,贝卢斯科尼更具关系导向,缺乏长期目标,受国内外政治制约更大;而特朗普更具问题导向,政策目标清晰,权力相对集中。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给本国对外政策带来的变化主要在风格和倾向上,其政策主张仍在意大利和美国外交的传统之中。
- 钟准
- 关键词:民粹主义贝卢斯科尼特朗普
- 东食西宿?——新中间地带在中美之间如何选择被引量:1
- 2023年
- 在中美斗而不破、保持竞合的情况下,很多国家试图同时与两大国合作,正在形成新的“中间地带”。它们大多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而是与两国在经济、安全、政治等领域展开不同合作。在经济领域,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主动成为中国的经济伙伴,如签署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 钟准
- 关键词:一带一路
- 把政党找回来——政党与对外政策被引量:24
- 2019年
- 政党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常被国际关系研究忽视。政党可以通过执政、议会、选举、公投以及开展政党外交等方式影响本国对外政策。政党制度是决定政党对外政策影响方式和影响力大小的关键变量。作者通过比较八个国家案例,归纳了六种政党制度下政党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极端多党制(意大利、以色列)、温和多党制(德国、法国)、相对两党制(英国)、绝对两党制(美国)、一党主导制(日本)和一党领导制(中国)。多党制下参与对外政策的政党较多,并具有特定对外偏好。从极端多党制到温和多党制,极端政党的影响力减弱,政府稳定性和政策延续性增强。两党制下政府任期稳定,传统上两党对外主张趋同。但两党制也存在极化竞争,尤其近年来民粹主义政客崛起,加剧了两党分歧。一党长期执政的国家的对外政策决策更加集中,较少受其他政党的掣肘,更有可能主动统筹外交与内政。重新重视政党和其所在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更好地解释主要大国的对外政策。
- 钟准
- 关键词:对外政策分析政党政党制度比较政治
- 欧洲边缘的抉择——试析意大利、希腊民粹政府的对外政策被引量:3
- 2020年
- 欧盟内部长期存在“中心—边缘”结构,位于(半)边缘的意大利和希腊在民粹主义冲击下,面临融入或背离欧盟主流的抉择。近年来,两国在经济、政治、社会三个维度的边缘化加剧,刺激了国内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民粹政党的主张背离欧盟主流,在执政后要求调整对外关系。本文分析了意大利和希腊民粹主义政党执政时期的对外政策,发现两国均要求在欧元区经济政策和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难民政策上与欧盟重新协商。在双边关系上,两国与德国、法国也出现摩擦,试图联合其他成员国制衡法德轴心。同时,意大利和希腊顶住欧盟压力加强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民粹主义政党本身的偏好是上述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动因,但相应政策的执行和实际效果仍受到国内政治和国际体系的制约。
- 钟准
- 关键词:民粹主义
- 民粹主义与西方民主制度的关系——以特朗普与共和党关系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特朗普上台标志着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民粹主义得以动员起大量支持者的重要原因是美国政治的极化,被主流政治排斥在外的民众希望特朗普能够改变现状。作为回应,主流政党开始关注民粹主义者所代表的选民诉求,尽管这些诉求本身有相当一部分是反建制的。特朗普上台之后在一系列问题上与共和党建制派的分歧日益扩大;而另一方面,两方也在特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双方都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两者之间的根本矛盾无法解决,因此对抗与冲突仍将是特朗普与共和党关系的主流。这种冲突将对美国政治造成深远影响。
- 钟准
- 关键词:特朗普共和党民粹主义代议制
- 内战、干预与国际秩序:重新审视乌克兰冲突被引量:1
- 2016年
- 内战和国际干预已成为国际秩序动荡的主要表现,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冲突便是其中一例。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乌克兰内战。第一,运用安全困境理论分析冲突原因。乌克兰国内的无政府状态是导致俄罗斯族武装反叛的首要原因。仇恨恐惧的社会心理、利益受损的经济预期加剧了冲突双方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而与国外盟友的地理邻近性则为反叛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二,分析欧盟和俄罗斯的干预角色。乌克兰在欧盟和俄罗斯两者间的联盟选择困境激化了国内矛盾。但欧盟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内战爆发后,从联盟博弈的角度出发,都采取了对盟友有限支援同时缓和冲突的策略。第三,评估在乌克兰冲突中欧盟(以及美国)和俄罗斯在不同层面上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动摇。
- 钟准
- 关键词:联盟博弈国际秩序
- 安全竞争强度、政党政治与中小国家的大国合作战略被引量:4
- 2022年
- 在中美竞争背景下,部分中小国家在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的同时,为何又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二元格局”和“对冲”的解释侧重于大国或国际体系视角,相对低估了中小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及其国内政党的影响,研究范围也多局限于亚太地区。本文认为,中小国家采取大国合作战略,实际上是基于本国利益最大化,因此倾向于同能够提供发展机遇的中国结成经济伙伴,而在观念和规范上则与美国维持同盟关系。目前在中美之间采取合作战略的中小国家主要分布在亚太和欧洲地区,地区安全竞争强度相对稳定是它们能够同时与竞争性大国进行合作的体系前提。而在国际体系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中小国家的大国合作战略则主要受不同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偏好的影响,主流中间政党倾向于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或保持“非等距”,而民粹和民族保守政党则更可能同时与中美合作。考察亚太和欧洲的八个代表性国家的大国合作战略,不仅为上述解释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启示中国应管控中美冲突风险,更有效地提供国际公共物品,并针对中小国家政党政治的特点开展合作。
- 钟准
- 关键词:同盟关系经济合作政党政治
- 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风险及应对——以“一带一路”代表性铁路项目为视角被引量:2
- 2021年
- 推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领域和核心内容,海外铁路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海外铁路的投资与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给铁路项目带来了多重风险。在"一带一路"代表性铁路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东道国民众抗议和工人罢工等社会因素以及大国博弈、政府腐败等政治因素引起的法律风险尤其突出。要想有效降低海外铁路投资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减小企业损失,需通过完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优化多方共担风险机制以及健全海外纠纷救济途径等多种法律措施,充分发挥法律的事后救济功能,为海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 钟准李佳妮
- 关键词: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法律风险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