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智娟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城市
  • 3篇大学城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碳通量
  • 3篇通量
  • 3篇足迹分析
  • 3篇下垫面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亚热带城市
  • 2篇植物
  • 2篇复杂下垫面
  • 2篇CO
  • 2篇CO2通量
  • 2篇城市生态
  • 2篇城市生态系统
  • 1篇多样性
  • 1篇遥感
  • 1篇植被

机构

  • 7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7篇赵敏
  • 7篇郭智娟
  • 4篇何毅
  • 4篇龚元
  • 4篇张立平
  • 3篇姚鑫
  • 1篇张立平
  • 1篇林文鹏

传媒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Hsieh和Kljun模型的城市生态系统碳通量贡献区分析与对比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上海市奉贤大学城内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站点,基于Hsieh和Kljun模型对研究区内的碳通量贡献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加,各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有增加的趋势;2)当大气处于稳定条件下时,非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要大于主风向;3)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主风向和非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相差不大;4)在各风向和各大气稳定度上Hsieh和Kljun模型所输出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数值不同,但无显著差异,碳通量贡献区范围形态近似椭圆;5)Hsieh和Kljun模型输出的垂直于主风向和非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的长度无显著差异;6)在迎风向上Hsieh和Kljun模型的碳通量贡献峰值所处的位置有显著差异。
龚元赵敏姚鑫郭智娟何毅张立平
关键词:碳通量地理信息系统T检验
城市生态系统复合下垫面碳通量特征——以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为例被引量:12
2017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城市已成为最大的碳源,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成为碳循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和一年的涡动观测系统观测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Arc GIS)和通量计算工具(Eddypro及ART Footprint Tool)以及碳通量足迹模型分析了上海奉贤大学城碳通量足迹特征,基于此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包括以草本和木本等透水层为主的下垫面(称为自然系统),以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层为主的下垫面(称为社会系统)碳通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风向上,碳通量贡献区范围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扩大。大气处于稳定条件下,非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最大范围1 100 m)比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最大范围780m)要大;当大气处于不稳定条件下时主风向和非主风向下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相差不大(最大范围分别为321和351m)。2)不同下垫面其源汇特征不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自然系统年碳通量均值为–4.1μmol/m^2/s,表现为碳汇;社会系统的年碳通量均值为8.6μmol/m^2/s,表现为碳源。3)自然系统的碳通量日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异,变化特征大致呈"U"型;社会系统的碳通量日变化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异,变化特征大致呈"M"型。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大气二氧化碳有降低作用,结合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碳通量变化特征可以为以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立低碳城市提供服务。
龚元赵敏姚鑫郭智娟何毅张立平林文鹏
关键词:下垫面自然系统碳通量足迹分析
复杂下垫面下不透水层的CO_2通量足迹分析——以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城市是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研究城市区域CO_2通量与复杂城市下垫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城市碳循环特征.本文基于城市涡动相关系统的通量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研究区CO_2通量信息和土地覆被信息,依据ART(Agroscope Reckenholz Tanikon)Footprint Tool模型(基于Kormann Meixner(KM)模型计算足迹),探讨了城市复杂下垫面尤其是不透水层对于CO_2通量足迹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区CO_2通量变化范围在2015年5—8月为-6.44~4.62μmol·m-2·s-1,其中,5月和6月均出现CO_2通量最大值(4.62μmol·m-2·s-1),8月出现CO_2通量最小值,为-6.44μmol·m-2·s-1.风向是影响CO_2通量足迹的主要要素,5—8月CO_2通量足迹的范围主要在距离观测塔600 m以内,集中于东南方向,这与此期间盛行东南风有关.研究表明,不透水层的类型会影响CO_2通量的贡献率,距离观测站600 m以内的不透水层的CO_2通量贡献率最大为46.9%,最小为1.5%;其中,建筑的CO_2通量贡献率最大为70%,最小为0.08%,道路的CO_2通量贡献率最大为23.7%,最小为2.92%;不透水层的面积也会影响CO_2通量贡献率,道路的CO_2通量贡献率会随着不透水层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郭智娟龚元龚元张立平何毅张立平张立平
植被对亚热带城市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城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源,而城市植被是城市区域缓解人类活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主要碳汇,但对城市植被对城市大气二氧化碳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亚热带气候区,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为推进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碳循环的研究,该研究以位于中国东南部的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为案例,研究该区域植被对亚热带城市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使用上海市奉贤大学城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站点所观测和记录的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共计12个月的通量,气象数据结合遥感数据分析了该研究区的CO_2通量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主要结论是:(1)整个生态系统全年CO_2通量总交换量为9664.06μmol m^(-2)a^(-1)即表现为碳源。CO_2通量增长率在2017年5月6日达到最低为-4.48μmol m^(-2)d^(-1)在2017年7月30日的CO_2通量增长率为0,在2017年8月30日达到最高为2.24μmol m^(-2)d^(-1),生长季CO_2通量交换量为2169.58μmol m^(-2)月^(-1)低于非生长季的CO_2通量交换量(7494.48μmol m^(-2)月^(-1));(2)不同风区的CO_2通量特征不同,主要表现为随着植被面积的上升CO_2通量有下降的趋势,生长季CO_2通量均值的最低值出现在西北风区为0.09μmol m^(-2)s^(-1);(3) CO_2通量与叶面积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叶面积指数的上升CO_2通量有下降的趋势。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其生理活动影响亚热带城市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该研究可以为量化城市植被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影响提供参考,同时为亚热带地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供服务。
龚元郭智娟郭智娟徐良魏艳艳赵敏
关键词:CO2通量植物生理亚热带城市遥感
2011和2016年亚热带城市生态系统通量源区及CO_2通量特征——以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以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涡动相关(EC)系统和通量源区模型分析了2011和2016年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二氧化碳(CO_2)通量特征(CO_2通量、碳浓度)、通量源区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CO_2通量日均值和CO_2质量浓度分别为0.6μmol·m^(-2)·s^(-1)和388 mg·L^(-1),2016年两者增加到了0.9μmol·m^(-2)·s^(-1)和406 mg·L^(-1);2)2011和2016年研究区内通量源区范围都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增加;3)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非主风向上的通量源区范围远远大于主风向上的通量源区范围;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主风向和非主风向上的通量源区长度相差较小.
张凯迪龚元郭智娟魏艳艳徐良姚国芳赵敏
关键词:CO2通量地理信息系统
浙江沿海无居民海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被引量:11
2019年
无居民海岛是自然资源的宝库,人类活动对无居民海岛的影响日益剧烈,掌握它们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现状有利于进行海岛植被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本文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方法,对浙江沿海5个无居民海岛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共记录到高等植物77科,166属,226种,其中草本151种,木本植物75种。基于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分析,将该区域植物群落分为17个类型。(2)17个群落的物种Shannon指数均在1.91?—?2.60,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值在0.80附近浮动,Margalef指数(丰富度指数)在1.86?—?3.80,各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与群落均匀度无明显关系。植物区系成分多样,主要为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本研究可为我国沿海无居民海岛的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张凯迪魏艳艳龚元郭智娟赵敏
关键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无居民海岛
复杂下垫面碳通量足迹分析——以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位于上海市奉贤大学城的通量观测塔,利用ART Footprint Tool分析了各个风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南4个方位)的碳通量足迹.结果表明:各个风向上的贡献源区碳通量数值范围基本一致,均可以代表研究区的总体碳通量范围(0~18μmol·m^(-2)·s^(-1));碳通量贡献源区的通量峰值出现在东北方向(18μmol·m-2·s-1),东北方向的总体碳通量水平较高,其碳通量贡献比值最高(全天共36%),原因是东北方向单位面积上建筑物较多且靠近交通主干线,人类活动较多导致碳通量贡献比值最高,其他方向上的碳通量贡献比值相差不大.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的碳循环研究提供服务和参考.
龚元赵敏郭智娟姚鑫何毅张立平
关键词:碳通量足迹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