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品坤
- 作品数:20 被引量:282H指数:11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近煤层岩巷掘进中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为了保证近煤层岩巷的安全快速掘进,采用FLAC加分别对煤层距巷道底板5,10m时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近煤层岩巷掘进工作面前方岩层、煤层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层距巷道底板5m时,前方5~20m为煤层应力集中区;煤层距巷道底板10m时,其应力集中区在10~25m,其应力峰值处在煤层距巷道底板5m时的集中应力区与原始应力区的交界处。根据煤层应力集中区情况,建议煤层距巷道底板5m时必需采取防突措施,防突长度为掘进工作面前方20m,并进行了合理的钻孔设计。
- 杨云程远平王亮李伟郭品坤尚政杰
-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
- 不同自燃倾向性煤自燃氧化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为了研究不同自燃倾向性煤自燃特性变化规律,利用煤氧化动力学测定系统,测试了三种不同自燃性煤的氧化特征。结果表明:(1)单一气体生成量、耗氧量及耗氧速率均随着煤自燃性的增强而增大,且CO生成量和耗氧速率急剧上升的拐点温度与出现C_2H_4气体的温度相同。(2)CO、CO_2和C_2H_4产生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前两种气体最大产生率所对应的温度相同;当不同自燃性煤的温度超过80℃时,两组指标CO/ΔO_2和CO/CO_2均迅速增大,表明其氧化反应加快。(3)在TG-DSC试验中,煤的氧化燃烧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对应于4种特征温度。其中过渡稳定阶段指煤的质量保持稳定,是失重到增重的过渡态,且不同自燃性煤每个阶段持续时间及阶段性特征温度存在显著差异。
- 余明高袁壮褚廷湘郭品坤郑凯
- 关键词:自燃倾向性热重分析
- 深部高瓦斯煤层群储层联合改造及瓦斯抽采关键技术
- 程远平葛春贵方良才尹光志王亮刘洪永周红星李伟蒋静宇孔胜利安丰华郭品坤金侃徐超刘清泉
- 中国主要含煤盆地呈现多期成藏特征,70%矿区具有煤层群条件。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开发,中国中东部地区许多矿井开采深度已达800~1200m,垂向应力可达22~33MPa,煤层瓦斯压力达6MPa以上,煤层瓦斯含量达20m<'3...
- 关键词:
- 关键词:瓦斯抽采瓦斯灾害防治
- 竖井条件下煤层瓦斯压力准确测定被引量:3
- 2010年
- 首先分析了竖井条件下瓦斯压力测定的影响因素,继而以安徽金黄庄副井揭煤为背景,通过对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周围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总结其应力分布特点,结合应力分布特点,提出了竖井条件下瓦斯压力准确测定的方法,最后通过在金黄庄煤矿瓦斯压力测定的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陈海栋程远平郭品坤尚政杰杨跃奎
- 关键词:竖井瓦斯压力数值模拟测压钻孔
- 巨厚火成岩下采动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耦合规律研究被引量:22
- 2010年
- 为考察巨厚火成岩下远程下保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耦合规律,通过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实验及现场观测的方法,分析了覆岩垮落变形和裂隙发育规律,研究了巨厚火成岩下瓦斯储运规律。结果表明:巨厚火成岩控制着其上覆岩层的全部运动,弯曲带内存在裂隙与离层长期不闭合的区域,即离层区;弯曲带内离层区存在大量离层裂隙和少数穿层裂隙,其中裂隙成为瓦斯运移的通道,离层成为瓦斯的富集区;巨厚火成岩下断裂带与离层区内气体运移与煤岩体变形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是渗流场、浓度场和裂隙场(包括离层)之间耦合的一个动态平衡体系。
- 王亮程远平蒋静宇郭品坤王立国杨云
- 关键词:富集区
- 深部煤层渗透特征及首采关键层卸压改造技术被引量:7
- 2017年
- 针对我国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复杂、含煤地层中煤层群广泛发育、突出煤层群瓦斯灾害严重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据统计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深部煤储层渗透特征,即深部煤体呈天然粉化结构,微、小孔发育,渗透率通常小于10^(-6)μm^2;提出了应依据安全性、经济性和统筹规划的首采关键层选择内涵和首采关键层"钻孔卸荷"的理论模型,确定在埋深大于800 m时,吨煤钻孔长度、钻孔间距等定量化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采用地面井压裂、井下顺层钻孔和穿层钻孔改造首采关键层的技术途径,配合邻近层卸压瓦斯抽采方法构成立体瓦斯抽采模式,实现了高瓦斯突出矿井煤与瓦斯2种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
- 王亮陈大鹏郭品坤张锐
- 关键词:深部煤层突出煤层群卸压增透瓦斯抽采
- 浅埋深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体裂隙分布规律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分析不同深度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得出了我国浅埋深地层中平均水平地应力远大于垂直地应力的应力赋存状态,且水平地应力方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浅埋深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体裂隙分布规律,即以离层裂隙为主,同时伴随少量的穿层裂隙。最后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同时认为对于浅埋深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群,为确保消除被保护层工作面或条带区域的突出危险性,应对该区域进行瓦斯抽放。
- 陈海栋程远平郭品坤
- 关键词:浅埋深保护层开采煤与瓦斯突出
- 空间及多组分气体对煤自燃倾向性影响的试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及多组分气体对煤自燃倾向性影响的试验方法,包括调节反应器的内腔高度,通入若干不同指定组分、通量和浓度的气体,采集反应器内各处的内腔温度和腔壁温度,通过气体浓度分析系统记录反应器内各气体组分的浓度,记录...
- 李林王亮陈结姜德义余明高储庭湘郭品坤
- 文献传递
- 突出煤层穿层钻孔孔群增透技术及应用被引量:50
- 2011年
- 研究了穿层钻孔孔群增透的作用原理,阐述了突出煤层穿层钻孔孔群增透技术及工艺。研究表明,在突出煤层采取穿层钻孔孔群增透瓦斯抽采技术,利用煤体的"自突"特性排出煤体,孔群范围剩余煤体卸压、膨胀变形,裂隙系统扩展、贯通,透气性平均提高150倍,单孔平均瓦斯流量提高4倍,显著提高瓦斯抽采效率。
- 周红星程远平刘洪永郭品坤王立国
- 关键词:突出煤层穿层钻孔增透
- 基于分形维数的原生煤与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以大宁煤矿3#煤层的原生煤和构造煤为研究对象,以压汞实验结构为基础并结合分形维数理论,对原生煤和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构造煤的进汞总量是原生煤的3倍左右;原生煤无滞后回线,孔隙形态主要以管状或者平板型孔为主;构造煤有明显滞后回线,孔隙形态以"墨水瓶"似的孔为主;原生煤只有一个突破压力,构造煤却有两个;原生煤分形维数特征关系曲线存在着一个突变点,而构造煤则存在两个突变点。综上可知,构造煤内孔隙结构更复杂、连通性更差,瓦斯更难运移,并且更容易遭受破坏。
- 郭品坤程远平卢守青张然
- 关键词:构造煤孔隙结构分形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