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艳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针
  • 1篇电针疗法
  • 1篇针刺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 1篇针疗
  • 1篇针疗法
  • 1篇术后
  • 1篇髓过氧化物酶
  • 1篇胃肠
  • 1篇胃肠动力
  • 1篇结肠
  • 1篇灸疗
  • 1篇灸疗法
  • 1篇疾病模型
  • 1篇过氧化
  • 1篇肝硬化
  • 1篇肝硬化大鼠
  • 1篇肝脏
  • 1篇肝脏病

机构

  • 2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邓晶晶
  • 2篇袁青
  • 2篇肖艳华
  • 1篇梁银平
  • 1篇麦嘉玲
  • 1篇赖名殷
  • 1篇陈津岩
  • 1篇曾晓琳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足三针对术后结肠胱硫醚γ裂解酶和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结肠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s)修复的机制。【方法】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结肠吻合术)和针刺组。针刺组术后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观察各组小肠推进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大鼠结肠组织中酪氨酸激酶(c-kit)阳性ICCs的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CSE的活性,生化法检测MPO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下降,结肠组织c-kit阳性ICCs显著减少,结肠组织CSE和MPO活性显著升高(均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加快,结肠组织c-kit阳性ICCs显著增加,CSE和MPO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术后结肠组织CSE和MPO活性以促进受损部位c-kit阳性ICCs修复有关。
赖名殷邓晶晶汪满霞薛尔平杨益宗肖艳华陈津岩袁青
关键词:疾病模型
针刺对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肝硬化的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油剂皮下注射配合饮食乙醇和高脂饲料的复合方法制作肝硬化模型。针刺组电针双侧"后三里""三阴交""太冲"15min,西药组予吗丁啉药液灌胃,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进食情况,测量小肠推进率、肝脏指数和门脉外径,取肝脏行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进食量减少,小肠推进率降低,肝脏指数升高,门脉外径增加(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的进食量和小肠推进率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针刺组肝脏指数和门脉外径较模型组下降(P<0.05)。空白组肝小叶结构清晰,肝血窦无异常改变;模型组呈典型肝硬化改变,肝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间质内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西药组与模型组相仿,纤维增生较重,肝细胞变性和炎性坏死现象明显;针刺组较模型组改善,纤维组织间隔较细,变性和炎性反应坏死反应减轻。结论:针刺能增强肝硬化时减弱的胃肠动力,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对肝硬化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邓晶晶袁青肖艳华曾晓琳麦嘉玲梁银平
关键词:电针疗法肝硬化胃肠动力肝脏病理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