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东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影
  • 1篇血流动力学影...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治疗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椎-基底动脉...
  • 1篇颅多普勒
  • 1篇颅多普勒超声
  • 1篇经颅多普勒
  • 1篇经颅多普勒超...
  • 1篇基底
  • 1篇基底动脉
  • 1篇基底动脉供血...
  • 1篇供血

机构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篇丁宁
  • 1篇武文鹏
  • 1篇程东

传媒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1次/天,睡前口服。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取穴:于氏头针"颞区"、风池、大椎、百会、太阳、头维、供血。两组均治疗21天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等临床症状、体征及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对照组愈显率65.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治疗后组间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并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丁宁李涯雪程东武文鹏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针刺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