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易存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规律。方法:①动物模型制作:将生后7d的健康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不做任何处理;高氧组将生后7d小鼠连续放氧箱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两组小鼠均在出生后17d处死,摘取右眼制作标本,采用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来判断ROP模型的制做是否成功。②将生后7d的健康C57BL/6J小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32只,两组均分别于生后12、14、17、19d各处死8只,摘取右眼制作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E染色:正常对照组切片中突破视网膜内界膜长入玻璃体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平均为(1.71±0.472),高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z5.56±2.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法见VEGF的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内界膜附近,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高氧组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12d最低,14d已增高,17d时达到高峰,19d下降,对照组12~19d波动不明显。结论:①本实验采用的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原因相似,可重复性高,可进行定量研究,是研究ROP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②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形成过程中,早期高氧使VEGF下调,引起血管退化,而随后的缺氧又使VEGF上调,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因此,VEGF的异常表达,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原因。
- 段易存朱丹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
- 眼眶内植物性异物二例
- 2014年
- 例1:男,蒙古族,26岁.酒后路边摔伤37 h.自诉2013年3月27日酒后路边摔伤,致右眼上睑皮肤裂伤,怕家人责备不敢回家,自行就诊当地医院.给予外伤清创缝合、肌注破伤风、抗感染等常规外伤治疗.外伤后37 h因眼睑肿胀加重,头疼、低热,怀疑有头部外伤当地医院条件所限转诊至我院.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6(外力协助拉开眼睑),左眼1.0,右眼上睑眉弓外下缘处皮肤裂伤长约2.5cm,伤口处可见淡血水样分泌物及结痂,眼睑高度肿胀(见图1),眶压增高,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眼底不能检查.
- 刘广川戎峰段易存高军刘卫艳王建琴
- 关键词:眶内植物性异物球结膜充血眼睑肿胀皮肤裂伤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视网膜异常血管增生的一种疾病,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它是众多血管因子相互作用和调节的结果,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着重要的中心调控作用,随着对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VEGF的一些内科治疗方法已开始动物实验研究,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就VEGF在ROP发病中的作用及抗VEGF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段易存朱丹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玻璃体腔注射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在行玻璃体腔注射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分析其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眼部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手术前不使用抗生素眼液;观察组18例,预防性使用喹诺酮类眼液。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统计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无菌性眼内炎、结膜下出血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玻璃体腔注射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并无明显相关性。
- 刘广川段易存
- 关键词: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腔注射
- 慢性泪囊炎病原菌6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慢性泪囊炎病原菌分布,围手术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方法 63例(75眼)取泪囊分泌物标本75份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75份送检标本,其中72份标本分离出致病菌75株,菌属分布为:G+菌为56株,其中G+球菌53株(57%),G+杆菌共计3株(17%),G-杆菌为18株(24%),G-球菌为1株(2%)。G+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G+阳性菌的81%。同一患者发病的双眼泪囊细菌培养结果不完全相同,并出现对同一种药物敏感性的差异。98.67%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6%。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为慢性泪囊炎感染的主要菌属,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后合理用药。
- 刘广川段易存尚翠萍张艺萍刘卫艳
-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细菌培养药物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