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地震预警
  • 4篇地震预警系统
  • 4篇铁路
  • 4篇高速铁路
  • 2篇地震计
  • 2篇地震事件
  • 2篇断电
  • 2篇时窗
  • 2篇牵引供电
  • 2篇牵引供电系统
  • 2篇接触网
  • 2篇接口
  • 2篇接口装置
  • 2篇供电
  • 2篇供电系统
  • 2篇P波
  • 2篇触网
  • 2篇电系统
  • 1篇震级

机构

  • 8篇中铁二院工程...

作者

  • 8篇柴森
  • 6篇邱勇
  • 6篇林华伟
  • 4篇董凤翔
  • 4篇高建强
  • 4篇刘超
  • 4篇刘超
  • 4篇肖琨
  • 2篇周南骏
  • 2篇游霞
  • 2篇邓云川
  • 2篇朱颖
  • 2篇许佑顶
  • 2篇张杰
  • 2篇彭宇

传媒

  • 4篇价值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断电接口装置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断电接口装置,涉及接触网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处置信号接收模块、继电器组模块和隔离模块,所述处置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输出至继电器组模块;所述继电器组模块包括常开点组合电路和...
肖琨刘超朱颖薛晓滨高建强邓云川董凤翔唐朝国张杰柴森邱勇林华伟朱夏乐周南骏游霞
文献传递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单双地震计干扰识别方法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单双地震计干扰识别方法,涉及铁路工程技术。本发明包括下述步骤:1)由地震加速度某一方向的增幅变化确定事件触发起点;2)对来自两个地震计在事件触发后预定长度的时窗内的数据进行单地震计波形特征分析判断是否...
朱夏乐林华伟肖琨刘超许佑顶薛小滨高建强董凤翔唐朝国柴森邱勇
文献传递
卓越周期与最大峰值位移估算震级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震级是衡量地震事件能量强度的指标,在监测到地震纵波的前几秒时间内,快速地估算出地震震级,可为后续估算地震动影响范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传统方法利用卓越周期与震级进行回归分析后拟合的经验公式进行震级快速预测,另一种则是利用纵波到达后的位移数据与震中距与震级进行拟合。本文将两种算法运用到实际的天然地震数据中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朱夏乐彭宇刘超柴森
单台地震预警实时方位角估算应用分析
2016年
地震动的预测需要地震的震中位置信息,实时监测地震波并快速给出地震的准确定位信息,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尽快地给出地震可能影响的范围。单台站方位角估算可以在地震P波到达的几秒内就给出估算的方位角结果,能够满足地震预警时效性的要求。本文将偏振分析计算方位角算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并分析了误差出现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思路。
朱夏乐柴森刘超彭宇
关键词:地震预警方位角协方差矩阵
联合卓越周期的震级预测新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震级估算是地震预警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预警时效性要求,需在P波到达后几秒内发出预警信息。然而,对于一次危害性的地震而言,地层地破裂往往不会在几秒内结束,故地震震级的估算也是预警技术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本文利用40次天然地震数据对两种卓越周期方法震级估算公式进行回归分析,震级计算的误差分别为0.57和0.73个震级。为进一步提高震级估算精度,本文结合多元线性拟合给出了联合两种卓越周期的震级估算改进法。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在震级预测精度上相对于单一参数方法有明显提高,该方法在实时地震预警中具备应用前景。
林华伟邱勇刘超柴森
关键词:P波震级
单台P波震相拾取方法研究
2016年
地震P的震相拾取是地震预警技术中的关键步骤,P波到时的拾取精度直接影响到后续震源参数估算及多台站震中定位的精度。针对常规长短时平均(STA/LTA)方法对于信噪比低的地震记录震相拾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套基于改进的STA/LTA方法和自回归检测法(AIC)的P波震相拾取方法,该方法可提高算法对于低信噪比情况下的地震事件判别成功率,在实时预警中具备应用价值。
林华伟刘超柴森邱勇
关键词:地震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断电接口装置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断电接口装置,涉及接触网技术,本发明包括处置信号接收模块、继电器组模块和隔离模块,所述处置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输出至继电器组模块;所述继电器组模块包括常开点组合电路和常闭...
肖琨刘超朱颖薛晓滨高建强邓云川董凤翔唐朝国张杰柴森邱勇林华伟朱夏乐周南骏游霞
文献传递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单双地震计干扰识别方法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单双地震计干扰识别方法,涉及铁路工程技术。本发明包括下述步骤:1)由地震加速度某一方向的增幅变化确定事件触发起点;2)对来自两个地震计在事件触发后预定长度的时窗内的数据进行单地震计波形特征分析判断是否...
朱夏乐林华伟肖琨刘超许佑顶薛小滨高建强董凤翔唐朝国柴森邱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