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童
- 作品数:29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反相双电极耦合式来复线空气动力学静电纺丝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相双电极耦合式来复线空气动力学静电纺丝技术,涉及静电纺丝技术领域,旨在解决解决纤维不均匀沉积的技术问题,包括两个能够旋转的喷丝头,喷丝头下方设有纺丝液,所述喷丝头能够浸入纺丝液并在旋转的过程中加载纺丝液...
- 林童刘德龙王红霞王闻宇金欣
- 高强度离子导电凝胶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年来,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在人机交互、传感器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离子导电凝胶具有高导电性、生物相容性、自愈合、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对可见光透明度高等特点,力学性能对离子导电凝胶的应用影响较大,通过添加纳米填料、无机盐和有机盐、聚电解质可以提升离子导电凝胶的力学性能。综述了纳米复合离子导电凝胶、盐离子导电凝胶、聚电解质离子导电凝胶的研究进展,对离子导电凝胶在传感器、柔性皮肤、生物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 王平张曙林牛家嵘金欣朱正涛林童王闻宇
- 关键词:力学性能传感器
- 静电纺淀粉/PVA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交联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提高淀粉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水稳定性,使淀粉纤维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纺织、医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淀粉/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并选择淀粉/PVA质量比为40/60的纳米纤维与戊二醛进行交联。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FTI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仪以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A含量的逐渐升高,淀粉/PVA纳米纤维的直径逐渐变小;FTIR和DSC测试显示淀粉和PVA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共混;两种材料的共混可有效提高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当淀粉/PVA质量比为40/60时,淀粉/PVA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最好;当淀粉/PVA纳米纤维与戊二醛进行交联3~24 h时,淀粉/PVA纳米纤维的接触角由28.31°提高到62.94°,其中交联时间9 h时,接触角为60.18°。
- 王闻宇朱承章金欣林童
- 关键词:聚乙烯醇纤维淀粉戊二醇交联
- 利用氧等离子体预处理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吡咯导电复合薄膜的界面粘附性被引量:2
- 2017年
- 首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然后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使得吡咯单体在PET薄膜表面沉积聚合,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吡咯(PET-PPy)复合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ζ电位测试对经不同时长的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的PET薄膜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耐磨性实验和表面电阻测试对PET-PPy复合膜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和电阻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预处理显著增强了PET-PPy复合膜界面粘附性。氧等离子体预处理使PET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电负性显著增强。特别地,当预处理时间为120s时,薄膜表面电负性明显增强,此时PET-PPy复合膜磨损后的电阻值变化最小,表明PET薄膜与PPy功能层界面粘附强度得到明显增强。
- 王闻宇李诺金欣刘亚敏肖长发林童
- 关键词:聚吡咯电负性
- 宽温域压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柔性化设计被引量:2
- 2023年
- 近年来,随着汽车、石油、核电和航空航天等高温领域的发展,应用于极端环境中的无损检测、可持续自供电设备用宽温域压电材料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具有优异压电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宽温域压电材料,由于质脆、硬度大,致使所制器件无法兼具柔性及高温稳定性而在高温精密化作业、可穿戴健康检测等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基于宽温域压电材料的柔性化设计,以实现耐高温柔性压电装置的制备并最终大幅拓宽压电装置的高温工作潜力,成为目前压电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针对300℃以下环境中应用的压电材料(锆钛酸铅、钛酸钡和碱金属铌酸盐)和500~1000℃环境中应用的Ⅲ族氮化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基于这些材料的柔性化设计技术及柔性化设计过程中所用衬底或复合基体的种类对最终器件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 杨晓芳石磊王闻宇金欣牛家嵘朱正涛林童
- 关键词:压电器件
-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对健康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在纺织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为减少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的使用,梳理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首先阐述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们的传播路径、使用分布情况,并讨论了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同时,介绍了全球环保机构以及相关标准对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在生产和使用上的限制与规定。此外,还特别关注了含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要减少全氟烷基及多氟烷基助剂的使用,积极寻找无氟纺织助剂作为替代品的重要性,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 魏宏远姚金波王红霞林童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纺织助剂
- 一种可调节响应带宽的纳米纤维声电器件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响应带宽的纳米纤维声电器件,包括两个塑料薄膜电极和一个压电聚合物纳米纤维薄膜,所述压电聚合物纳米纤维薄膜夹设于两个所述塑料薄膜电极之间;每个塑料薄膜电极中间布置有若干呈贯穿结构的狭缝,通过所述狭缝暴露...
- 林童彭陆王闻宇金欣姜鹏王红霞
- 应用有机硅杂化涂层技术开发光致变色羊毛产品(英文)
- 程童林童方剑Rex Brady
- 关键词:光致变色
- 纳米纤维膜声电转换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纳米纤维膜声电转换系统,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包括声电转换装置,所述声电转换装置由一个压电聚合物纳米纤维薄膜和两个塑料薄膜电极组成,所述塑料薄膜电极上包含若干个小孔,这些小孔组成声电转换器件网格,所述压电聚合...
- 林童 彭陆姜鹏王红霞
- 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8年
- 传统的电子应变传感器大多基于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其柔韧性和可穿戴特性较差。随着柔性电子材料的发展,可穿戴式柔性应变传感器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由于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同时兼具可穿戴性、高弹性和可拉伸性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些年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压阻式和电容式柔性传感器的先进制备技术、性能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可穿戴式柔性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做了简单讨论,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金欣畅旭东王闻宇朱正涛林童
-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