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蕴

杨蕴

作品数:21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调神
  • 5篇化疗
  • 4篇治癌
  • 4篇术后
  • 4篇卵巢
  • 4篇卵巢癌
  • 4篇免疫
  • 4篇肺癌
  • 3篇验案
  • 3篇细胞
  • 3篇健脾
  • 2篇抑郁
  • 2篇针灸
  • 2篇针灸治疗
  • 2篇正虚
  • 2篇呕吐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肿瘤转移

机构

  • 21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上海市中医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杨蕴
  • 11篇田建辉
  • 6篇蒋海燕
  • 5篇夏晓婷
  • 5篇钟薏
  • 5篇吴婷婷
  • 5篇吕俊强
  • 5篇张士强
  • 4篇罗斌
  • 4篇付淑娟
  • 2篇李雁
  • 2篇吴伟忠
  • 2篇高东梅
  • 2篇张士强
  • 2篇李芸
  • 1篇唐靖一
  • 1篇屠立平
  • 1篇赵外荣
  • 1篇郭丹丹
  • 1篇周奕阳

传媒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8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核心病机“正虚伏毒”学说被引量:21
2021年
提出并验证“正虚伏毒”为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的核心病机。癌症转移发生中存在“正气”与“伏毒”交争的过程,即“正胜则毒伏不作、正虚则毒出为病”,其实质是癌细胞与宿主抑癌力量之间的博弈。实体瘤根治术后残余癌细胞(如循环肿瘤细胞、播散肿瘤细胞、休眠肿瘤细胞等)潜伏于体内处于休眠期或静止期,待正气亏虚时(即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效率下降时),癌细胞从静止期进入增殖期而导致临床转移事件的发生。因此,从形、气、神层面全面调护患者正气是预防癌症转移发生的关键策略。
田建辉罗斌罗斌姚嘉良杨蕴李雁
关键词:免疫逃逸
补肾健脾方对裸鼠原位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瘤体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以及肺转移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人肝癌高转移原位移植瘤裸鼠切除术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以及肺转移的影响。方法建立HCCLM3原位荷瘤切除术后复发转移裸鼠模型,分为补肾健脾方组(A组)、索拉非尼组(B组)、联合用药组(C组)、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7只。术后第3天起,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共给药28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48 h处死裸鼠并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复发瘤体VE-cadherin、Eph A2、PI3K、FAK蛋白表达,计算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asculogenic mimicry density,VMD)以及肺转移细胞数。结果 (1)VMD:C组与其余3组比较,VECadherin蛋白阳性面积显著降低(P<0.05)。与D组相比较,A和C组Eph A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A、B、C组PI3K、FAK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VMD由低到高依次为C、A、B、D组,与D组比较,下调倍数依次为1.4、1.2、1.1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转移细胞数:与D组比较,A、C组肺转移肿瘤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能有效降低VE-Cadherin、Eph A2、PI3K、FAK蛋白的表达,减少肺部转移;与索拉非尼联用时,对VE-Cadherin、Eph A2蛋白表达抑制尤为显著,能最大程度阻止VM的形成,降低肺部转移。
付淑娟吴伟忠高东梅吴婷婷张士强杨蕴蒋海燕夏晓婷吕俊强周张杰钟薏
关键词:补肾健脾方术后复发肺转移血管生成拟态裸鼠
针灸治疗化疗后迟发性呕吐及对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足三里治疗化疗后迟发性呕吐效果以及对外周血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脱落3例,最终对照组30例、针刺组28例、艾灸组29例纳入统计。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常规止吐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艾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三组止吐效果以及外周血P物质含量。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与针刺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明显上升,针刺组治疗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明显下降(P<0.05);艾灸组治疗前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针刺组治疗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与针刺组治疗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针刺与艾灸对化疗后迟发性呕吐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针刺的治疗效果较艾灸更为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P物质含量,表明针灸治疗化疗后迟发性呕吐可能与调控P物质含量有关。
杨蕴张士强张士强周张杰李芸
关键词:P物质足三里
补肾健脾方抑制裸鼠高转移原位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以及对索拉非尼的增效减毒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方对人肝癌高转移原位移植瘤裸鼠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以及对索拉非尼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剥取人肝癌高转移原位移植裸鼠模型(HCCLM3)肝癌瘤体,切1 mm×1 mm×1 mm大小,原位植入实验裸鼠肝脏内,术后常规无菌饲养。术后第15天开腹行新生肿块切除术,术后同前饲养。将实验裸鼠分为补肾健脾方组(A组)、索拉非尼组(B组)、联合用药组(C组)、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7只;于第2次手术后第3天开始,根据裸鼠体质量给予相应干预,均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每天1次。记录给药前1天、给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D0、7、14、21、28)裸鼠体质量以及给药后每天饲料消耗量,共28 d。最后一次给药结束48 h后处死裸鼠,采集血液、瘤体标本,测量瘤重、瘤体体积,并检测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结果 1瘤重和瘤体体积:与D组比较,A、B、C组均能显著减轻复发瘤体重量并缩小体积(P<0.001);C组比A组更能降低瘤重及其体积(P<0.05)。2鼠重:与A组比较,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0比较,D7、D14、D21、D28各组裸鼠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体质量下降值从小到大依次为A组(0.60±1.75)g,C组(1.29±1.63)g,D组(1.57±1.84)g,B组(2.14±2.40)g。3饲料消耗量: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裸鼠饲料消耗总量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与A组比较,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裸鼠饮食量呈上升趋势,C组呈缓慢上升后稳步下降趋势,B和D组饲料消耗量减少最为明显。4血常规:各项指标4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象4个指标可见,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RBC、HGB水平A组均略高于D组,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
吴婷婷吴伟忠高东梅钟薏曹晟丞张士强杨蕴蒋海燕夏晓婷吕俊强
关键词:补肾健脾方肝癌术后索拉非尼增效减毒
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晚期卵巢癌伴颈部巨大肿块验案1则
2023年
卵巢癌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其总体疗效还有待提高,配合中医药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升卵巢癌综合治疗疗效,此文介绍1例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晚期卵巢癌伴颈部淋巴结、乳腺转移患者验案,由于转移部位的特殊,中医药的运用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相关症状,帮助肿块退缩创面的愈合,改善了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同时协同抗肿瘤,帮助耐受性较好的患者完成病因治疗,病灶退缩,创面愈合,大大提升了其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卵巢癌的治疗多靶点,全方位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杨蕴姚嘉良张龙王子良田建辉
关键词:卵巢癌中西医结合疗法
散瘀通脉膏治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随机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估散瘀通脉膏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化疗患者,以随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散瘀通脉膏组37例、50%硫酸镁组25例。入组病人均予采用静脉药物补液治疗,静脉用药基本相同,分别予以外敷散瘀通脉膏、50%硫酸镁处理7d。结果:(1)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散瘀通脉膏组和50%硫酸镁组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2组疗效相比,散瘀通脉膏组和50%硫酸镁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后散瘀通脉膏组疗效优于50%硫酸镁组(P<0.05)。结论散瘀通脉膏防治静脉炎经临床观察表明具有很好的疗效,且疗效优于硫酸镁对照组,用于改善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引起外周静脉炎具有良好安全性。
张士强朱吉颖钟薏杨蕴蒋海燕夏晓婷吕俊强吴婷婷付淑娟周张杰
关键词:静脉炎化疗肿瘤
调神治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24年
精神心理因素在肿瘤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紊乱,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当前肿瘤治疗总体以肿瘤的“有形实邪”即“形”为主,而对患者心理、精神情志等“神”因素的调控重视不够。“调神治癌”理论被课题组初步提出,并构建综合研究平台,验证其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同时探索其调控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发生作用的机制。通过对调神治癌理论构建、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梳理,以期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挖掘调神治癌理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田建辉杨蕴杨蕴汪洋
关键词:肿瘤
“导引调神”对肺癌患者心肺耐力及情绪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通过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肺肿瘤导引康复法联合中药治疗,观察肺癌患者心肺耐力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探讨形神并调对肺癌术后患者心肺耐力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临床试验,将93例患者分为中药对照组(TCM组)44例及中药联合“肺肿瘤导引康复法”组(TCM+DY组)49例,TCM组给予中药治疗,TCM+DY组给予中药配合肺肿瘤导引康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代谢当量(METs Max)、最大摄氧量/预计值(VO_(2)Max/VO_(2)预计值)、无氧阈摄氧量(VO_(2)@AT)、无氧阈摄氧量/预计值(VO_(2)@AT/VO_(2)预计值)、无氧阈代谢当量(METs@AT)、最大肺活量(VC Max)、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SCL-90评分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TCM组与TCM+DY组比较,VO_(2)Max、VO_(2)Max/VO_(2)预计值、METs Max、VC Max、VC Max%、FVC%、FEV1%均显著升高(P<0.05),且TCM+DY组疗效优于单纯TCM组;两组治疗后SCL-90总分均较前下降,且在抑郁、躯体化、睡眠与饮食因子方面,TCM+DY组较TCM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肺肿瘤导引康复法形神并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最大摄氧量,提升患者心肺耐力,促进心理健康。
赵外荣杨蕴姚嘉良姜怡唐靖一周忠焱刘苓霜严蔚冰田建辉
关键词:肺癌心肺耐力
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调神治癌”疗法治疗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入组90例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干预组和常规调神治癌方为主的对照组,两组各45例,干预4周为1个周期,共干预3个周期。两组患者分别于0、12周评估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多维疲劳量表(MFI-20)、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及Kar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并于干预前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FI-20疲劳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其中疲劳总分、体力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动力下降评分、活动减少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疲劳总分、体力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以及活动减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睡眠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在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两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干预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以及PSQI总分5个方面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干预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使用、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抑郁和焦虑以及KPS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调神治癌”疗法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改善失眠、疲乏等多项临床症状,提高综合疗效。
姚嘉良程玺田建辉从恩朝杨蕴杨蕴张龙王子良吴彦
关键词:抑郁卵巢癌术后心理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面舌脉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和微小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NSCLC的面舌脉特征及其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探索面舌脉数据在NSCLC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采集NSCLC患者377例,微小肺结节患者368例,分析并提取其客观化面象、舌象及脉象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面舌脉数据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统计面舌脉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患者的舌象图像指标Per-all、TC-L、TB-CON、TB-ENT、TB-MEAN、TB-L低于微小肺结节组(P<0.05),TC-a、TC-b、TB-ASM、TB-a及TB-b高于微小肺结节组(P<0.05);NSCLC组患者的面象图像指标F-ASM、F-IDM、F-L低于微小肺结节组(P<0.05),F-CON、F-ENT、F-a、F-b高于微小肺结节组(P<0.05);NSCLC组患者的脉图参数h_(4)/h_(1)、h_(5)、t小于微小肺结节组(P<0.05);h_(3)/h_(1)、h_(1)/t_(1)、t_(1)/t、t_(4)/t_(5)、w_(1)/t、w_(2)/t、h_(1)、h_(3)、h_(4)、t_(4)大于微小肺结节组(P<0.05)。纳入研究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均与面舌脉存在相关性。结论 NSCLC患者和微小肺结节患者的面舌脉特征具有显著差异,面舌脉参数与多种肿瘤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在临床中可以使用面舌脉数据来辅助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
郭丹丹楼锦娣石玉琳屠立平许玲杨蕴许家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舌象脉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