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强

作品数:20 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作物
  • 6篇绿肥
  • 5篇土壤
  • 5篇土壤肥力
  • 5篇绿洲灌区
  • 5篇河西绿洲
  • 5篇河西绿洲灌区
  • 5篇肥力
  • 4篇玉米
  • 4篇灌区
  • 3篇作物产量
  • 3篇马铃薯
  • 3篇漠土
  • 3篇还田
  • 3篇间作
  • 3篇灌漠土
  • 2篇氮肥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施用

机构

  • 20篇甘肃省农业科...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20篇杨新强
  • 15篇卢秉林
  • 15篇包兴国
  • 14篇张久东
  • 9篇车宗贤
  • 6篇曹卫东
  • 5篇吴科生
  • 5篇杨文玉
  • 4篇孙建好
  • 4篇杨蕊菊
  • 4篇李伟绮
  • 4篇李全福
  • 3篇赵建华
  • 1篇袁金华
  • 1篇郭全恩
  • 1篇俄胜哲
  • 1篇杨志奇
  • 1篇丁宁平
  • 1篇黄涛
  • 1篇胡志桥

传媒

  • 5篇甘肃农业科技
  • 4篇寒旱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与绿肥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与绿肥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行玉米间作2行针叶豌豆时的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为最高,分别高于对应的不间作绿肥处理0.2%和0.95%,但差异不显著。2行玉米间作3行毛苕子时的绿肥干草产量最高,2年的平均产量为3 901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行玉米间作3行针叶豌豆时的绿肥豆类籽粒产量最高,2年的平均产量为2 225 kg·hm-2,同样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行玉米间作3行针叶豌豆时的经济效益最高,为35 038元·hm-2,比2行玉米不间作绿肥处理每公顷增值7 848元,增收28.86%,比3行玉米不间作绿肥处理每公顷增值5 853元,增收20.05%。因此,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时,若以收获玉米籽粒为主,则适宜采用3行玉米间作2行针叶豌豆种植模式;若以经济效益为主,则适宜采用3行玉米间作3行针叶豌豆的种植模式。
卢秉林包兴国张久东胡志桥杨新强曹卫东杨文玉李全福
关键词: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绿肥
甘肃箭筈豌豆种质资源评价被引量:16
2015年
通过对甘肃42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以期为甘肃绿肥种植筛选优良的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4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各性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是构成箭筈豌豆产量的主要要素。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个指标可以反映箭筈豌豆性状的优劣。通过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项指标进行聚类,可以分为4类,Ⅰ、Ⅱ类相对较好,共有7份材料,籽粒和鲜草产量分别在2 623.26~2 990.25和32 357.70~35 967.38 kg·hm^-2,其中苏箭3号、陇箭1号和333/A属于早熟品种,麦类作物收获后的套复种、玉米(Zea mays)前期间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绿肥间作、果树绿肥间作和单种绿肥5种利用模式均适宜;山西春箭碗和MB5/794属于中熟品种,则适宜与马铃薯间作、果树间作和单作;西牧820和波兰箭碗属于晚熟品种,则只适宜与果树间作和单作两种利用方式。
卢秉林包兴国张久东杨新强曹卫东
关键词: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一种干旱灌区玉米秸秆带状覆膜还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灌区玉米秸秆带状覆膜还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采用条带式种植方式进行种植;2)玉米收获时,将玉米秸秆呈条带状放置于非种植带;3)在玉米种植带进行开沟;4)将玉米还田秸秆呈条带状翻埋于沟中;5)...
卢秉林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杨新强吴科生杨蕊菊
文献传递
氮肥增效剂对春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验证氮肥增效剂在春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以春小麦品种永良15号为指示品种,设添加不同用量的氮肥增效剂NBPT、DMPP,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对照)共5个处理,在河西灌区研究了减量施肥条件下添加肥料增效剂对春小麦生长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传统施肥(N 232.5 kg/hm^(2)、P2O5241.5kg/hm^(2)、K2O 56.3 kg/hm^(2))减N 14.0%、P2O537.9%,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0.40 kg/hm^(2)、硝化抑制剂(DMPP)2.00kg/hm^(2)时春小麦主要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为4693.3 kg/hm^(2),纯收益较传统施肥增加975.59元/hm^(2)。在河西灌区,春小麦在化肥减量并添加氮肥增效剂条件下能够实现节本增效,可在小麦生产中应用。
陈亮之孙建好赵建华李伟绮杨新强
关键词:春小麦氮肥增效剂河西灌区
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
2023年
山丹县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马铃薯制种大县,在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推动甘肃省河西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河西走廊“薯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分析了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质量监管体系、繁育体系、新品种开发应用、营销体系建设等视角提出了发展对策: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种薯质量;加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持续巩固产业基础;推进新优品种研发,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完善贮藏体系,稳步提升种薯贮藏能力;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种薯市场竞争力。
张连瑞何振明李伟绮孙建好杨新强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薯
6个高产优质鹰嘴豆品种的抗旱性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对引进的6个性状优良的短期兼用绿肥鹰嘴豆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对各抗旱指标测定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度的公式进行定量转换,用每个品种各项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来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FLIP95-68为典型的抗旱品种,FLIP94-80C、FLIP94-93为抗旱品种,FLIP95-13C、FLIP95-11、FLIP95-45为较抗旱品种。
杨新强包兴国张久东卢秉林
关键词:鹰嘴豆抗旱性
转蓝光长寿光转换多功能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分别采用功能地膜、普通地膜覆盖,分2行和3行两种种植方式,观测了各处理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种植2行还是3行玉米,转蓝光长寿光转换多功能地膜覆盖比普通地膜覆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耕层土壤温度高0~1.24℃。种植2行玉米时,功能地膜比普通地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0-40cm土层土壤水分低11.9~25.3g,kg,株高提高10.90%,玉米生物量提高20.57%,折合产量提高11.53%。种植3行玉米时,功能地膜覆盖比普通地膜覆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0--40cm土层土壤水分低6.5~18.2g/kg,株高提高7.80%,生物量提高34.23%;折合产量提高9.28%.
卢秉林包兴国车宗贤张久东杨文玉李全福杨新强
关键词:玉米生长发育河西绿洲灌区
灌漠土长期有机配施土壤肥力特征和作物产量可持续性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为揭示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灌漠土土壤培肥效果,依托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988-至今),设计有机肥磷肥配施(MP)、有机无机配施(1/2MN+P)、氮磷配施(NP)和不施肥(CK)4个处理,测定其第31年和已有的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数据,研究灌漠土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肥力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第31年和历年平均值与试验初始值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72.5%和24.9%,土壤全氮增加72.3%和25.7%,土壤全钾增加16.1%和33.0%;与无肥对照(CK)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54.9%和19.1%;土壤全氮增加47.3%和14.9%,土壤全磷增加73.0%和15.3%。有机无机配合施用能有效降低土壤pH。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第31年和逐年平均值与对照(CK)相比,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产量增加149.2%和139.2%,肥料贡献率(FCR)为0.58,变异系数(CV)为0.21,可持续性指数(SYI)为0.61,养分和产量各项指标均达到高优水平。灌漠土长期有机无机配施措施能持续增加灌漠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贡献率,显著提高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农田土壤科学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吴科生车宗贤车宗贤张久东包兴国杨新强张久东
关键词:灌漠土土壤肥力特征
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秸秆还田土壤肥力 和作物产量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系统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分析作物产量及稳定性和持续性,为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利用河西绿洲灌区31年(1988-2018年)的灌漠土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开展了以秸秆与磷肥配施(SP)、秸秆与氮磷肥配施[1/2(S+N)P]、氮磷配施(NP)、不施肥(CK)为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了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pH,研究了长期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间作体系灌漠土土壤养分演变规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第31年和逐年平均值与试验初始值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73.3%和25.8%,土壤全氮增加50.6%和21.7%,土壤全磷增加22.5%和3.8%,土壤全钾含量增加19.9%和38.2%;与对照(CK)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55.3%和20.0%;土壤全氮增加28.8%和15.9%,土壤全磷增加50.2%和13.4%;土壤全钾增加23.5%和0.2%。秸秆连续还田9年后小麦产量比对照平均降低5.8%,第10年开始小麦产量逐年增加,比对照平均增加65.9%。玉米产量在秸秆连续还田13年间比对照平均降低8.2%,之后较对照平均增加22.0%。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施用秸秆或秸秆氮磷肥配施,土壤培肥效果均显著优于单施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能持续提升作物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吴科生车宗贤车宗贤张久东包兴国杨新强张久东
关键词:长期秸秆还田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土壤肥力特征
河西灌区小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和复种模式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为了探讨小麦与豆科作物的间复种高效种植模式,本试验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间作大豆、小麦复种毛叶苕子等5个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以复种毛叶苕子压青处理小麦产量最高,为7175kg·hm-2;间作、复种豆科作物的处理经济效益均高于单作小麦,以小麦间作大豆根茬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为23142元·hm-2,较单作小麦增值45.6%。毛叶苕子压青处理能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了3.5、0.4、12.2 mg·kg-1和2.4g·kg-1,具有较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间作、复种绿肥作物种植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绿肥作物生产提供实践指导。
张久东包兴国曹卫东车宗贤卢秉林杨新强
关键词:绿肥间作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