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姿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高校
  • 3篇大学生
  • 3篇青团
  • 3篇共青团
  • 2篇青年
  • 2篇青年大学生
  • 2篇主义
  • 2篇历史虚无主义
  • 2篇媒体
  • 2篇媒体时代
  • 2篇高校共青团
  • 1篇党建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育人
  • 1篇育人研究
  • 1篇入党
  • 1篇入党工作
  • 1篇实践育人
  • 1篇思潮

机构

  • 7篇东北大学

作者

  • 7篇李姿
  • 5篇孟国芳
  • 5篇张贝

传媒

  • 4篇才智
  • 1篇求知导刊
  • 1篇教育进展
  • 1篇第三届世纪之...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路径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己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关注和熟练运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微信、博客、微博等各种新媒体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有很大影响,尤其体现在高校大学生身上。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机遇与...
许世骅赵津苹李姿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工作
文献传递
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高校共青团是高等青年人才聚集的主阵地,是联系青年大学生和服务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对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高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践育人研究,既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当前高校培养人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孟国芳张贝尚冰聪李姿
关键词:共青团实践育人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2017年
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各种带有西化倾向的反社会主义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交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文化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行虚无与解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进行歪曲与篡改,危害极大。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貌出现,迷惑性强,并通过多种渠道流入高校校园。由于其观点新奇,大学生群体易受其迷惑,并且警锡性不高,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往往深受其害。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现状及原因、对策,事关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此外,对大学生思想宣传工作的改进和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李姿张贝孟国芳尚冰聪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青年大学生
基于共青团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调研
2017年
基于高校、学生和教师三者协同于一体的共青团组织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以共青团视角出发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形成初步调研结果,旨在能够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提供一些有益想法。
张贝孟国芳尚冰聪李姿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
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现状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伴随着地域的不同,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有所差异。党中央的指导具有全面性,但具体的实施手段需要高校在实践中摸索;学界的研究具有科学性,但仍需要各高校结合校园环境开展深入研究。2014年6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正式公布,为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形势,为了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提高党的战斗力,重新审视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的现状非常有必要。
尚冰聪张贝孟国芳李姿
关键词:共青团高校党建
刍议自媒体时代高校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应对
2017年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大有泛滥之势,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直接影响了青年大学生历史观的形成。文章简单地探讨了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和自媒体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特点,以及在自媒体时代如何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势,以供参考。
李姿张贝孟国芳尚冰聪
关键词:自媒体历史虚无主义青年大学生
元宇宙微课内容制作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4年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线上线下教学中。微课具有时间灵活、内容精炼、易于传播等特点,但也存在课程内容枯燥、课件形式单一、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元宇宙通过对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和映射,构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破除了传统教育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文章基于元宇宙的技术特点,将元宇宙与微课内容制作进行深度融合,从图片、文字、视频和音频角度探索如何提升微课课程内容质量。同时,从企业、学校等主体角度阐述了元宇宙微课内容制作模式的实施路径,为元宇宙与微课创新融合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基础。Micro-course, as a new teaching mod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icro-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time, concise content and easy dissemination, but i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boring course content, single form of courseware, and insuffici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nd mapping of the real world, the metaverse constructs a virtual space parallel to the real world, breaking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in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ased 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verse, this paper deeply integrates the metaverse with the micro-course content prod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ictures, text, video and audio, and explores how to improve the content quality of micro-course.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metaverse micro-course content production mode is expound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s, schools and other subjects, which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method basis for the innov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of metaverse and micro-course.
刘浩李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