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可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杂草
  • 1篇杂草稻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稻
  • 1篇生理特性
  • 1篇同密
  • 1篇胁迫
  • 1篇光合作用
  • 1篇不同密度

机构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1篇李贵
  • 1篇王晓琳
  • 1篇张卓亚
  • 1篇李可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密度杂草稻胁迫对栽培稻光合作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探明杂草稻胁迫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杂草稻(0,4,8,12,16株/m2)胁迫对栽培稻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参数、透光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杂草稻发生密度的增加,杂草稻胁迫不同程度抑制了栽培稻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栽培稻正常的生理功能,杂草稻的存在对栽培稻和杂草稻的共生群体的透光率造成了影响,在距地面20,50,80 cm和穗下10 cm,较对照分别降低54.03%~72.49%,39.68%~61.57%,48.98%~54.40%,38.07%~56.76%,达显著水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以及膜脂过氧化酶活性,均随着栽培稻生育进程和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灌浆中期尤为明显;与对照(杂草稻发生密度为0)相比,杂草稻发生密度为4,8,12,16株/m2时,栽培稻产量分别下降了16.73%,43.01%,66.61%,83.24%,达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密度杂草稻胁迫时,影响了栽培稻群体的透光率,造成地上光合能力下降,栽培稻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是造成栽培稻产量降低的重要生理原因。
王晓琳张晓昉李可张卓亚李贵
关键词:杂草稻栽培稻光合作用生理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