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杰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映射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融资
  • 1篇融资约束
  • 1篇设计知识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数字经济
  • 1篇自然实验
  • 1篇耦合协调度
  • 1篇协调度
  • 1篇内部控制
  • 1篇基于本体
  • 1篇供应链
  • 1篇供应链效率
  • 1篇国制
  • 1篇服务业
  • 1篇本体
  • 1篇本体映射
  • 1篇

机构

  • 5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作者

  • 5篇徐杰
  • 1篇韩亮亮
  • 1篇刘文剑
  • 1篇金天国
  • 1篇姜洋

传媒

  • 1篇计算机集成制...
  • 1篇商业研究
  • 1篇北方经贸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测度研究
2024年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优化制造业发展及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政府近年来为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与措施,旨在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首先梳理了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理论成果,以此为基础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深入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分析结果显示,两业的融合水平呈现出积极上升的趋势,并且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六大主要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全部保持在50%以上的高水平。其中,同制造业关联度最显著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度则相对较低。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赵俊鑫徐杰杨梓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
“双碳”目标下重污染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升级被引量:3
2024年
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升级。本文以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重污染企业为样本,探究“双碳”目标下重污染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可以促进重污染企业升级,企业数字化水平在重污染企业ESG表现和企业升级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税收优惠正向调节了重污染企业数字化水平的中介效应。进一步探究还发现:重污染行业中非国有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而言,ESG表现对企业升级的影响较弱;中小规模企业相较于大规模企业而言,ESG表现对企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重污染企业ESG表现对于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刘尚舒韩亮亮徐杰
供应链政策与供应链效率——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准自然实验被引量:2
2024年
提升供应链效率是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亦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借助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试点政策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效率、优化内部控制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供应链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国有企业、供应链关系紧密程度低、知识产权保护强地区以及所处试点城市的企业,试点政策对供应链效率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存在行业溢出效应和经济后果,试点政策对同行业非试点企业供应链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供应链效率促进企业绩效。
谷城徐杰
关键词:供应链效率内部控制融资约束
基于本体的复杂产品设计知识优化集成被引量:9
2010年
为解决复杂产品设计知识集成中知识冗余高、集成结果不够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知识本体的知识集成器,将这一问题转化为局域本体与全局本体间的本体集成问题。分析了协同设计知识的组成,构建了设计知识本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本体构建、本体映射和本体合成三个模块为主干的知识集成器,并对本体映射中的相似度给出了量化的评定方法,实现了本体集成。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姜洋金天国刘文剑徐杰
关键词:设计知识本体本体映射产品设计
数字经济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文章基于城市样本数据构建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从要素高效配置与技术创新视角检验数字经济对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促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要素高效配置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协同集聚的关键;数字经济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受到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城市属性的约束,其中对服务型城市、南方城市、中心城市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依赖于外部政策干预与协同集聚维度,“宽带中国”与“数字中国”战略均有助于数字经济效应的发挥,且数字经济对协同集聚质量影响较大。文章不仅拓宽了数字经济的研究视角,而且为驱动产业协同集聚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撑。
徐杰赵春江
关键词:数字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