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鑫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癌
  • 1篇遗传学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造口
  • 1篇造口术
  • 1篇诊疗
  • 1篇诊疗技术
  • 1篇输尿管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 1篇双侧输尿管
  • 1篇尿管
  • 1篇尿流改道
  • 1篇浅表
  • 1篇浅表性膀胱
  • 1篇浅表性膀胱癌
  • 1篇全切
  • 1篇染色

机构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张鑫
  • 1篇佟菲
  • 1篇安瑞华
  • 1篇尹怀福
  • 1篇姚大勇
  • 1篇宋鹏
  • 1篇周晋
  • 1篇金承俊
  • 1篇甘秀国
  • 1篇于净松
  • 1篇修有成
  • 1篇于时良
  • 1篇夏舜尧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4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方法,对照组用吉西他滨,治疗组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不同。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随访1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0%,对照组为25.0%,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观察,治疗组的膀胱刺激症状、骨髓抑制、尿道狭窄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吉西他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很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灌注药物。
张鑫安瑞华于净松于时良甘秀国
关键词:吡柔比星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对浸润性膀胱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腹壁移植造口术的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浸润性膀胱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和回肠代膀胱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接受了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和27例回肠代膀胱术。从以下方面:吻合口感染,输尿管乳头萎缩、末端坏死,尿漏,输尿管外口狭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造口组拔管时间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评价两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采用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治疗方法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回肠代膀胱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造口组拔管时间同样低于回肠代膀胱组(P〈0.05)。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明显高于回肠代膀胱组(P〈0.05)。结论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是一种临床效果较好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
夏舜尧张鑫姚大勇尹怀福金承俊修有成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诊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综合多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CC)检测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细胞形态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分别对83例来本院初、复诊的AP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分析,将结果分别与染色体核型分析(CC)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3例APL患者中染色体诊断出现典型的t(15;17)异位为79例,占总人数的95.2%;2例出现复杂染色体变化即t(15;17)+7和t(15;17)+9,占总人数的2.4%;1例出现t(11;17)异位,占总人数的1.2%;1例为正常。PCR对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2.8%;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阳性率为92.8%;荧光原位杂交阳性率为97.6%。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对APL疾病诊断的可靠法,特别是在对一些复杂核型的判断上相对于PCR和细胞形态学以及FISH的检测方法上均有很大优势,是其他诊断方法无法取代的。
宋鹏张鑫赵海岳佟菲周晋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