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溶
  • 2篇水溶液
  • 2篇铁氧化物
  • 2篇铜尾矿
  • 2篇尾矿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氧化铁
  • 1篇植被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恢复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铁矿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形成
  • 1篇群落
  • 1篇人工植被
  • 1篇人工植物群落
  • 1篇自然降雨

机构

  • 4篇安徽大学

作者

  • 4篇孙庆业
  • 4篇张辉
  • 2篇陈政
  • 2篇高毅
  • 1篇徐义亮
  • 1篇伍红琳
  • 1篇李群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改性竹炭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用不同的酸碱溶液处理竹炭,研究改性竹炭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效果,再对筛选出的竹炭颗粒进行吸附动力学试验,并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扩散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用0.5 mol.L-1NaOH溶液处理过的竹炭颗粒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可达9.96 mg.g-1。颗粒扩散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竹炭颗粒的质量增加会降低孔雀绿分子的扩散速率;孔雀绿溶液的初始浓度增加则提高孔雀绿分子的扩散速率;颗粒直径、搅拌速度以及溶液的初始pH值也会影响吸附过程。
张辉徐义亮李群高毅孙庆业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中氧化铁研究
2010年
[目的]对铜尾矿废弃地中的氧化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氧化铁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以铜陵2处不同时间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为对象,采用化学分析法研究了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3类铁氧化物(无定形氧化铁、游离氧化铁和络合态氧化铁)的含量。[结果]尾矿废弃物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为(1.73±0.77)^(9.68±2.94)g/kg,氧化铁活化度为(4.80±3.85)%^(91.94±4.34)%;游离氧化铁、晶质态氧化铁含量和游离度分别为(9.10±1.57)^(42.77±12.69)、(2.50±0.57)^(42.05±13.46)g/kg和(8.17±1.77)%^(20.02±5.38)%;成土时间较短的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不同发育层尾矿中3种氧化铁含量差异较小,而弃置时间较长的铜官山尾矿废弃地随深度增加无定形氧化铁逐渐降低,游离氧化铁和络合态氧化铁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2处尾矿废弃地pH值与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及氧化铁活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游离氧化铁含量、铁游离度、晶质态氧化铁含量和络合态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和氧化铁活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游离氧化铁含量、游离度及晶质态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目前,铜陵铜尾矿废弃地尚处于成土过程的初期阶段,大量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探索了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尾矿废弃地中铁氧化物的形态、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揭示铜尾矿及类似尾矿废弃物的成土过程、成土机制等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陈政张辉孙庆业
关键词:铜尾矿黄铁矿铁氧化物土壤形成生态恢复
铜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与解吸被引量:2
2010年
为研究铜尾矿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与解吸,从铜陵尾矿库采取尾矿样本,以其作为吸附材料对KH2PO4配制的水溶液进行吸附,用比色法测定磷的平衡浓度,然后计算平衡吸附量和解吸量。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铜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过程;尾矿废弃物对水溶液中磷酸根的吸附量与尾矿样本中游离氧化铁、晶质氧化铁、有机络合铁含量以及烧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各种植物群落下A层尾矿对磷的吸附量低于C层,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平均最大吸附量超过0.85 mg.g-1,铜官山老尾矿库白茅群落下硬盘层对水溶液中磷的平均最大吸附量达到8.66 mg.g-1,被铜尾矿吸附的磷的平均解吸率低于5%。
张辉陈政高毅孙庆业
关键词:铜尾矿解吸铁氧化物
坡面人工植物群落修复对水土流失及控磷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研究地位于巢湖市夏阁镇大庙村,巢湖流域富磷地区小柘皋河上游,该区域开采严重,形成大量的裸露区域,控制该区的水土流失、减少磷流失对巢湖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坡度为30°的坡地建立15个径流小区,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5种不同的建植模式:D1(裸地)、D2(狗牙根群落覆盖区)、D3(胡枝子+马棘群落覆盖区)、D4(胡枝子+马棘+狗牙根群落覆盖区)、D5(陡坡网+胡枝子+马棘+狗牙根群落覆盖区),对坡地水土流失和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植被的覆盖度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其中狗牙根群落覆盖度最大达89%。随降雨量增加,径流小区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大体呈增加趋势,径流水中磷流失的大小受降雨强度的影响大于受降雨量的影响。植被建植对水土流失及磷流失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灌木胡枝子、马棘的控磷效果较狗牙根好。比较几种不同建植模式,狗牙根+马棘+胡枝子群落的水土流失的控制效果最好,2010年地表径流量为5 377.3m3/km2,保水效率为66%,土壤侵蚀模数为25.4t/(km2.a),固土效率为97.2%。
伍红琳张辉孙庆业
关键词:自然降雨水土流失径流小区人工植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