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珍
- 作品数:9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对三江源草地生产力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7
- 2017年
- 近数十年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实施的背景下,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的三江源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人为干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研究借助CASA模型和气候生产力模型,结合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分析,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LUCC和草地管理措施对三江源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12年间,三江源草地总面积增加了6749km^2,草地的平均NPP下降了5.47%,总NPP下降了5.00%。2)由新增加的草地带来的NPP总量为1293.12Gg C,由转出草地带来的NPP总量损失为215.42Gg C。3)2012年气候总NPP比2001年下降了20.27%,而人为总NPP增加了41.51%。12年间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利于草地植被的生长,而人为活动对草地植被的负面影响力有明显减弱。4)由气候因素引起的草地总NPP变化量为-165.28Tg C,而管理措施引起的总NPP变化量为140.03Tg C;LUCC导致的草地总NPP变化量为2.22Tg C。草地管理措施的改进对遏制草地退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张颖章超斌王钊齐杨悦张艳珍李建龙安如
-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变化
- UV-C结合生物保鲜剂处理对水蜜桃常温保鲜与贮藏效果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旨在研究常温条件下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处理结合不同保鲜剂的单一或复合涂膜处理对水蜜桃果实的保鲜效果,以期发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延长其货架期。以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凤凰水蜜桃为试验材料,采用20 W的紫外灯进行处理(照射剂量:1 k J/m^2,照射距离:25 cm,照射时间:3 min),UV-C处理后的桃果实分组分别进行溶菌酶、抗坏血酸、海藻酸钠以及这3种保鲜剂复合共4种溶液涂膜处理,常温(28±3)℃条件保存,试验跨度为14 d,每隔2 d测相关生理生化指标。UV-C处理结合保鲜剂涂膜均能有效减少果实腐烂,明显延缓丙二醛(MDA)、多酚氧化酶(PPO)的上升趋势,并保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单一保鲜剂处理之间效果差异不明显;"UV-C+抗坏血酸+海藻酸钠+溶菌酶"复合处理的水蜜桃保鲜效果最好,腐烂指数、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在第14天分别低于对照组73.02%,67.16%,27.97%,呼吸高峰由4 d推迟至10 d,硬度、MDA增长和PPO活性增强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69.37%,45.06%,19.65%。UV-C处理结合抗坏血酸、海藻酸钠和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方法在常温条件下能够有效降低桃果实的腐烂程度,延缓丙二醛(MDA)、多酚氧化酶(PPO)的上升,明显推迟呼吸高峰,可作为一种新型水蜜桃果实常温保鲜方法进行推广使用。
- 张艳珍李建龙李卉陈奕兆何正岳潘斌罗斌
- 关键词:凤凰水蜜桃涂膜处理天然保鲜剂常温保鲜
- 海藻酸钠(SAA)复合Vc保鲜纸包装处理对采后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对比系统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旨在寻找到对水蜜桃安全有效的生物保鲜新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A)及采后利用Vc保鲜纸包装处理进行组合,研究在室温(28±1)℃条件下,对白花水蜜桃的采后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SAA对抑制果实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减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下降具有一定效果。与CK组相比,可将腐烂指数有效降低68.1%,丙二醛含量降低12.4%,是不同浓度的SAA中的最佳处理,因而选择1%SAA与Vc保鲜纸进行复合处理。复合试验中,1%SAA与Vc保鲜纸复合处理的果实在贮藏末期能减少果实的褐变,保存果实的TSS,使其显著高于CK(P<0.05),有效延缓物质分解速率,贮藏到第7天时,SAAPVc组的失重率为1.5%,而CK组失重率接近2.8%,复合处理在抑制果实失重率方面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常温条件下,利用1%SAA与Vc保鲜纸复合处理能够提升水蜜桃采后保鲜品质。
- 李卉张艳珍王海宏李建龙
- 关键词:凤凰水蜜桃海藻酸钠综合保鲜
- 蒙古高原草地退化程度时空分布定量研究被引量:19
- 2018年
- 为了实现大面积遥感定量评估蒙古高原草地退化状况,利用NDVI数据反演1982-2013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并以1982-1985年覆盖度作为基准数据,计算1986-1999年和2000-2013年草地退化指数。结果表明,1986-1999年和2000-2013年,蒙古高原草地覆盖度分别达到14.60%和18.43%,呈上升趋势;1986-1999年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增加的面积分别为298.86和189.67 km2,2000-2013年增加面积分别为443.32和92.46 km2;相对1986年,2007年的草地覆盖度最差,2001和1995年也较差,而2013年草地覆盖度最好,表现为初期一般、中期变差、后期变好且好于初期;草地退化程度方面,1986-1999年重度退化草地面积所占百分比最大,达50.35%;2000-2013年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面积百分比分别是39.42%和30.34%,总和接近70%,草地退化状况有由极重度、重度向中度和轻度转变的趋势,草地趋于好转。
- 张艳珍王钊齐杨悦李建龙张颖章超斌
- 城市生态红线划分的原理、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为我国各地区划分城市生态红线、确定生态红线保护区的现实需要,在城市生态系统识别和划分城市生态用地类型方法的基础上,参照了国家与省市有关重点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分的标准,依据生态红线划分的目标,从生态的重要性、脆弱性与危险性三方面着手,建立了生态红线划分的三级科学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分的方法。在5S技术支持下,创建了网格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完成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划定方案。为今后我国城市生态红线区划分和生态红线保护区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南。
- 李建龙刚成诚李辉王钊齐杨悦李卉张艳珍
-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
- 蒙古高原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及其气候变化的响应
- 草地作为地球表面覆盖最为广泛的植被类型之一,拥有巨大的分布面积和固碳潜力,在全球系统碳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蒙古高原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气候以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地势上西高东低,草地是高原内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主要...
- 张艳珍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响应
- 近百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6
- 2016年
- 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空间地理分布、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了从长时间序列大空间尺度上了解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本研究利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及分段模型分别模拟了1911-2010年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动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草地NPP对不同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过去的百年间,全球草地面积从1920s的5175.73万km^2下降到1990s的5102.16万km^2,其中冻原与高山草地类组的面积下降最多,为192.35万km^2,荒漠草地类组、典型草地类组和温带湿润草地类组的面积分别下降了14.31、34.15和70.81万km^2,而热带萨王纳类组的面积增加了238.06万km^2。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大多数草地类组的重心均向北方移动,在北半球尤为明显。全球草地NPP从1920s的25.93Pg DW/年增加到1990s的26.67Pg DW/年。就各草地类组而言,冻原与高山草地类组、荒漠草地类组、典型草地类组、温带湿润草地类组的NPP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709.57、24.98、115.74和291.56Tg DW/年,而热带萨王纳类组的NPP则增加了1887.37Tg DW/年。从全球尺度来看,降水是影响草地NPP的主要气候因子。总的来说,近百年气候变化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草地NPP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暖湿化的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空间分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刚成诚王钊齐杨悦陈奕兆张艳珍李建龙程积民
-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
- 近3年苏州市吴中区空气质量动态监测结果与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探讨苏州市吴中区近3年大气污染特征及其空气质量状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2012年2月最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2011—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表征每日空气污染的各项指标作月平均化、3年均值化和频率分析等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SO2、NOX、NO2、PM10月际变化趋势趋于一致,12月份和1月份各指标值相对较高,8月份各指标的值最低;2011—2013年每年首要污染物累计值最大的分别是NO2、PM10和PM2.5,频度分别达到266,214,94 d;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 3095—2012),2011—2013年NOx、NO2和PM10年均值浓度都超标,其中NOx超标最严重,3年分别达到1.71,1.34和1.44倍;近3年苏州市吴中区空气质量以二级良为主,空气质量中等,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冬季最差;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一、二级累积百分比3年分别达到76.1%,79.3%,53.5%,出现优良空气质量的天数分别达到277,290,195 d。
- 张艳珍李建龙刚成诚毛刚浦惠民秦惠平
- 关键词: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标准
- 近3年苏州市吴中区水网水质动态监测结果与成因分析
- 2015年
- 地表水环境问题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质改善及人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为了解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水质状况,提高水体服务功能,利用2011—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各监测站水质监测及我们实时观测等数据对吴中多年城市水质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吴中区水质状况月际变化明显,整体来看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在11—2月份较高,3—6月份较低,7—10月份升高;总氮(TN)和总磷(TP)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上游南支流浒光河和木光河各项指标浓度均最低,其水质最好,中游苏东运河COD、BOD、粪大肠菌群值都较高,下游吴淞江TP、TN含量较高,水质较差。水质指数评价得出,吴中区2011—2013年整体水质尚好,主要污染因子是TN、TP和COD,平水期和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
- 张艳珍李建龙刚成诚毛刚浦惠民秦惠陈燕芳
- 关键词: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