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思宇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黄顶菊
  • 3篇甲基化
  • 3篇DNA甲基化
  • 2篇玉米
  • 2篇施氮
  • 2篇混植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样性
  • 1篇玉米DNA
  • 1篇入侵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种子萌发过程
  • 1篇萌发
  • 1篇萌发过程
  • 1篇扩增多态性
  • 1篇甲基化敏感扩...
  • 1篇MSAP
  • 1篇表观
  • 1篇表观遗传

机构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天津农学院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杨殿林
  • 4篇田佳源
  • 4篇张思宇
  • 3篇田佳源
  • 3篇皇甫超河
  • 3篇王慧
  • 2篇田秀平
  • 1篇常泓
  • 1篇刘红梅
  • 1篇王慧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入侵地区黄顶菊DNA表观遗传多样性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从黄顶菊入侵的四个典型地区——邯郸市永年县(HDY)、沧州市献县(CZX)、衡水市衡水湖(HSH)和天津市静海县(TJJ)采集植物叶片,利用甲基化MSAP技术研究黄顶菊DNA表观遗传和多态性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环境因子与黄顶菊整体甲基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对引物共扩增出993条MSAP条带,引物多态性百分比为88.52%。四个地区黄顶菊种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较高,在84.03%~92.31%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07,只有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不同地区黄顶菊种群间,93%的遗传变异则存在于种群内,基因流(N_m)为3.321(>1),表明四个不同入侵地区黄顶菊种群间存在广泛而频繁的基因交流。不同地区黄顶菊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显著,但甲基化模式差异显著,推测黄顶菊可能通过改变甲基化水平来维持自身对新环境的适应。MSP与MISP聚类结果表明TJJ与HDY亲缘关系最近,认为可能与两地土壤理化因子和所处地理位置相近有关,但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黄顶菊甲基化水平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1),推测地区环境对黄顶菊表观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是受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某个单一因子的作用。
全志星田佳源张思宇皇甫超河刘红梅杨殿林常泓王慧
关键词:黄顶菊DNA甲基化MSAP
不同氮肥梯度下黄顶菊混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018年
为明确氮素含量与黄顶菊入侵程度的关系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设置4种施氮梯度和4种玉米与黄顶菊混植比例,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生长、光合和产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随黄顶菊混植密度的增加变化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不同生育期玉米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也同时受到施氮梯度和黄顶菊混植密度的影响;黄顶菊混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随施氮梯度的增加而变化,当玉米/黄顶菊混植比例达到2:1(A2),施氮梯度达到175 kg/hm^2(T1)时,黄顶菊混植会对玉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混植比例和施氮梯度对玉米生长和光合指标影响的交互效应随玉米生育时期发生变化,在玉米成熟期,混植比例和施氮梯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有极显著交互效应。
田佳源田佳源张思宇田秀平皇甫超河田秀平
关键词:玉米黄顶菊
黄顶菊种子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为明确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生长发育与DNA甲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研究了黄顶菊种子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两者共同调控黄顶菊生命初期的生长发育,且去甲基化的变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占主导。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扩增出998条MSAP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1条,多态性百分比为95.37%。黄顶菊种子萌发过程中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主要以双链甲基化形式为主,位点数为94个,而单链甲基化位点数仅为50个;多态性位点数占总位点数比率为48.95%,表明有近一半的位点发生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变化;发生去甲基化变化的多态性片段有73个,而发生甲基化变化的有21个,说明黄顶菊种子萌发阶段DNA甲基化的变化主要以去甲基化形式为主,且在萌发第4天后去甲基化数目持续快速上升。
全志星田佳源田佳源张思宇皇甫超河杨殿林
关键词:黄顶菊种子萌发DNA甲基化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施氮和黄顶菊混植对大喇叭口期玉米DNA甲基化变异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试验设置4种玉米/黄顶菊混植比例,玉米单种(A1)、玉米/黄顶菊2∶1混种(A2)、玉米/黄顶菊4∶3混种(A3)、玉米/黄顶菊1∶1混种(A4),4种施氮梯度0(CK)、175(T1)、275(T2)、375 kg/hm^2(T3),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筛选18对引物组合对各处理玉米叶片进行扩增,不同混植比例下各获得754条MSAP条带,在A1、A2、A3和A4混植比例下,对玉米表观遗传多样性贡献率最大的引物组合分别为EmHM21、EkHM17、EdHM21和EhHM17。A1混植比例下的未甲基化条带数、超甲基化条带数和总甲基化带数与其他3种混植比例条带数相比差异显著,4种混植比例下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半甲基化和全甲基化条带数差异不显著,总甲基化条带数为79~93条,占比为10.84%~12.33%。与A1混植比例下相应施氮梯度相比,混植比例达到2∶1(A2)且施氮梯度达到175 kg/hm^2时,玉米叶片的半甲基化水平、全甲基化水平和总甲基化水平产生显著性差异。
田佳源田佳源张思宇杨殿林田秀平杨殿林
关键词:玉米黄顶菊DNA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