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义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锆石
  • 4篇造山带
  • 4篇山带
  • 3篇地层
  • 3篇生长地层
  • 3篇剖面
  • 3篇南缘
  • 3篇寒武纪
  • 3篇阿拉善地块
  • 2篇地质
  • 2篇断层
  • 2篇早白垩世
  • 2篇正断层
  • 2篇年代学
  • 2篇盆山耦合
  • 2篇平衡剖面
  • 2篇前寒武纪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中亚造山带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河北工程大学
  • 4篇核工业北京地...
  • 4篇中国地震应急...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山西省水利水...
  • 1篇甘肃省有色金...

作者

  • 21篇张义平
  • 12篇张进
  • 9篇赵衡
  • 9篇张北航
  • 8篇陈宣华
  • 7篇曲军峰
  • 5篇邵兆刚
  • 4篇李冰
  • 4篇丁伟翠
  • 4篇李岩峰
  • 4篇徐盛林
  • 2篇王宗秀
  • 2篇郑荣国
  • 2篇李锦轶
  • 2篇王艳楠
  • 2篇刘建峰
  • 2篇王德润
  • 1篇李传新
  • 1篇陈正乐
  • 1篇董树文

传媒

  • 4篇中国地质
  • 4篇地质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矿产勘查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东南缘香山群物源及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正>1.前言河西走廊东南缘宁夏卫宁地区广泛分布的香山群属于一套区域浅变质、厚度巨大,以深水浊流沉积为主的复理石建造,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虽然前人做了很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米钵山组与香山群的接触关系、香山群的时代...
张义平陈宣华张进
关键词:河西走廊香山群
文献传递
吕梁山—华北克拉通中部中生代基底卷入褶皱系统被引量:7
2021年
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吕梁山的形成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挤压变形事件,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期变形的样式、时代、机制和背景,对吕梁山地区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同时搜集了前人的低温热年代学工作.结果表明,吕梁山是一个中生代期间形成的发育有典型单褶(monocline)构造的陆内基底卷入型大型褶皱系统.早前寒武纪造山作用在基底中形成早期面理(片麻理、片理、劈理以及节理),这些面理在后期近东西向挤压作用下再次活动形成了基底断裂,并导致了上覆沉积地层褶皱变形,吕梁山不同地区褶皱的古应力场方向总体为SE(122°)~NW(302°).吕梁山单褶构造的构造样式、形成机制以及分布,与北美西部的Laramide造山带中的厚皮构造相似,形成的构造环境也类似.吕梁山褶皱及其单褶构造总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低角度俯冲的环境中,该期俯冲也导致了华北克拉通同期陆内挤压变形.
张北航张进曲军峰赵衡王艳楠李锦轶牛鹏飞赵硕郑荣国李岩峰云龙张义平惠洁
关键词:LARAMIDE中生代构造地质学
基于构造物理模拟的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形成机理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揭示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似分析原理,设计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平台,完成了3组构造物理模拟对比实验,模拟了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分析了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受控于先存的基底断裂以及上奥陶统厚层泥岩的调节作用,在周缘构造活动的作用下形成;塔中地区NE向走滑断裂经历了形成期和复活期两个阶段,先后受到SW方向与SE方向作用力挤压。
何松高李传新张义平庞思晨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滑脱层
雪峰山黔阳地区基性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雪峰山中段基性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雪峰山地区存在多期基性岩。在黔阳(安江)地区发现了的晚三叠世和新元古代的基性岩。在所测的三个不同地区的样品中,发现了一些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以及中生代(印支运动)构造热事件信息,但缺少典型Rodinia超大陆聚合信息。早期的基性岩中锆石成分比较复杂,有很多来自基底的捕获锆石,随着时代的变新,来自基底的信息逐渐减少甚至没有。黔阳地区的基性岩及其时代研究表明:(1)桃江-安化-黔阳-溆浦-靖州断裂是雪峰山的中央断裂,它有多期活动历史,并控制了不同阶段的基性-超基性岩的产出;(2)晚三叠世的基性岩在雪峰山中央断裂左行走滑拉分区域形成,不代表裂谷或碰撞后伸展环境;(3)扬子板块东南缘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
王艳楠张进陈必河王宗秀张义平
关键词:三叠纪基性-超基性岩锆石SHRIMPU-PB年龄
印支运动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启动时间的讨论:来自生长地层的证据被引量:7
2019年
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周缘盆地受统一构造事件影响,“盆”与“山”在构造和沉积方面相互耦合,沉积盆地存在造山事件的响应,如生长地层、包卷层理等。生长地层为同构造或同变形阶段沉积,其沉积时代可以有效约束构造事件时代。中央造山带近东西向展布,北侧为鄂尔多斯地块,南侧为扬子地块。中央造山带的形成主要源于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原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闭合,古特提斯洋在中生代闭合,后者改造前者并响应全球印支运动。印支运动的启动,一方面促使现今中国大陆雏形的形成,另一方面响应Pangea超大陆的最终汇聚,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古特提斯洋闭合,华南地块和华北地块汇聚拼贴,并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沉积地层中保留了很好的记录。笔者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三叠统识别出一套生长地层,通过最年轻碎屑锆石与区内相同地层凝灰岩锆石对比,限定印支运动启动时间为233 Ma左右;在四川盆地北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识别出一套生长地层,通过对比分析,推测印支运动启动时间为216 Ma左右。
张义平陈宣华张进邵兆刚丁伟翠郭小刚王德润顾文沛王叶徐盛林秦翔
关键词:生长地层锆石U-PB年代学盆山耦合印支运动中央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中部大型韧性走滑双重构造的形成、机制与涵义被引量:1
2023年
大型走滑双重构造是造山带中重要构造,它可以发育于造山带演化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是陆内变形的重要方式。大型走滑双重构造的形成具有特殊的边界条件,在不同类型造山带演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然而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认识。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大规模的走滑作用在该造山带的演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在该造山带中段的阿拉善地区识别出了一个大型的近东西向的走滑双重构造,该双重构造由7~8条不同方向的次级韧性剪切带组成,东西长约500 km,南北宽约350 km,面积约200000 km^(2)。形成一个巨大的S-C like构造,发育时间为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区域运动学性质为韧性右行走滑,单条剪切带的走滑位移10~60 km,累积走滑距离250~500 km。它是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巨型韧性剪切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古亚洲洋关闭后中亚造山带整体变形的一部分。该走滑双重构造分别连接了西侧天山以及东侧兴蒙造山带不同类型的走滑变形,它的形成与较热的岩石圈以及不均一的造山带组成有关,而走滑双重构造的作用也是造成造山带内部结构均一化的过程。结合造山带的类型,一般走滑双重构造多发生在增生型造山带,而碰撞型造山带一般由于较冷的岩石圈而相对缺乏此类构造。阿拉善大型走滑双重构造是中亚造山带中少有报道的大型构造,它是造山带不均一的物质组成、强烈的岩浆作用以及华北克拉通的阻挡而造成的应变集中所导致,它不仅是连接中亚造山带东西的枢纽,而且也是构建中亚造山带结构的重要约束。
张进曲军峰赵衡张北航赵硕张义平惠洁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陆内变形
甘肃合黎山古元古代正长岩的发现及其对阿拉善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启示被引量:4
2019年
阿拉善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是近年来地质界激烈争论的科学问题: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还是在前寒武纪尚未与华北克拉通拼合?研究阿拉善地块的基底并与华北克拉通主体进行对比,对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启示。阿拉善地块的基底仅在其东部和西南缘零星出露,且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块东部。在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合黎山地区,有正长岩侵入龙首山群,并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该正长岩强烈富钾(K2O=13.77%),轻、重稀土明显分异((La/Yb)N=46.62),显示Nb-Ta负异常和Pb-Zr-Hf正异常,并具有高Sr低Nd的同位素特征(εNd(t)=-5.05),表明该岩体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正长岩形成于(1872±12)Ma,即古元古代,并记录了~2.7 Ga的地壳生长以及~2.5 Ga和~1.95 Ga的岩浆活动。合黎山古元古代正长岩的发现补充了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组成,进一步完善了阿拉善地块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和构造热事件的时代格架,且与华北克拉通主体十分相似,指示二者具有明显的亲缘性。
王增振陈宣华李冰李冰徐盛林
关键词:前寒武纪基底古元古代阿拉善地块大地构造属性
正断层的阶区构造及生长机制:以狼山山前断层带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正断层带在生长过程中内部发育有阶区构造,阶区在正断层的相互作用、连接过程中起重要控制作用,同时阶区还影响地表径流和沉积盆地的发展、流体的运移和圈闭的形成。位于内蒙古河套断陷西缘的狼山山前断裂是晚新生代以来持续活动的大型正断层系统,断层带内部发育有不同类型的阶区构造。识别出了两种类型阶区的连接方式,一种是两条平行断层之间的斜坡从"软连接"到"硬连接"的演化过程;另一种是楔状阶区通过一条断层向另一条断层扩展的方式连接产生。基岩中的先存构造要素控制并影响山前正断层的展布方位及阶区的形态:基底内部NNE向糜棱面理控制山前断层带的走向,早期向SE倾斜的逆冲断层面被正断层局部利用。沿断层倾向方向,山前正断层逐渐向盆地方向扩展,最新活动的断层位于盆地边缘甚至盆地内部;沿断层走向方向,狼山山前正断层逐渐向南西侧扩展。
赵衡张进李岩峰曲军峰张北航牛鹏飞云龙张义平王艳楠
关键词:正断层
北山东南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变形: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解释与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的制约
2024年
为深入认识中亚造山带南缘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野外地质观察、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解释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对北山东南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及早期挤压构造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一系列逆冲断层与褶皱构造造成下—中侏罗统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地震剖面揭示出2条早白垩世伸展正断层,其中梭梭井断层为南东倾向的低角度铲式正断层,五道明断层为北西倾向的高角度正断层,二者共同切割了早期形成的褶皱-冲断系统,指示挤压-伸展构造的转换;梭梭井断层与五道明断层分别限定了早白垩世总口子盆地的北西和南东边界,使得其具有“地堑”样式,盆地内沉积的下白垩统生长地层发育,表明伸展正断层的活动时间为早白垩世晚期。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梭梭井断层下盘于132~110 Ma经历了快速冷却和剥露事件,该事件与其持续的正断层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北山东南部晚中生代挤压-伸展构造的转换很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133~129 Ma)。增厚地壳的重力垮塌与局部地幔上涌共同导致了中亚造山带南缘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作用。
刘奎陈宣华王德润顾文沛邵兆刚张义平
关键词:早白垩世磷灰石裂变径迹
河西走廊东部香山群时代和物源讨论被引量:7
2015年
香山群是一套经历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主要位于河西走廊东部香山地区。迄今为止,前人已经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对香山群与该区奥陶纪米钵山组的关系、香山群的时代以及香山群的物源等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对香山群的碎屑锆石做了定年(LA-ICP-MS)工作,通过香山群与米钵山组锆石年龄的对比,发现米钵山组最年轻锆石(451±8)Ma比香山群最年轻锆石(525±3)Ma年轻,且香山群不含米钵山组其他年轻锆石成分,香山群时代应该晚于(525±3)Ma,而早于中奥陶世米钵山组,应属中—晚寒武世。香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华夏地块、阿拉善基底、华北西部和北祁连岩浆变质事件年龄差异显著,华夏地块、阿拉善基底、华北西部和北祁连不是香山群物源,而与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相似,同时根据香山群古水流分析结果,推测澳大利亚西南部可能是香山群的沉积物源。
张义平肖文霞张进陈宣华张北航赵衡王艳楠李江瑜史建杰
关键词:香山群碎屑锆石古水流寒武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