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欣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面沉降
  • 1篇断裂带
  • 1篇断裂带活动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侵蚀
  • 1篇资源管理
  • 1篇裂带
  • 1篇雷达差分干涉...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韩城矿区
  • 1篇合成孔径雷达...
  • 1篇D-INSA...
  • 1篇D-INSA...
  • 1篇INSAR
  • 1篇INSAR技...
  • 1篇差分干涉

机构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陕西天润科技...

作者

  • 3篇孟欣
  • 1篇师芸
  • 1篇唐亚明
  • 1篇雷刚
  • 1篇吴同
  • 1篇张振鹏
  • 1篇王涛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时序InSAR技术在地球环境监测及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交城-清徐地区为例被引量:12
2019年
利用ALOS-1(2007-2010)、Sentinel-1A(2017-2018)存档数据对山西交城-清徐地区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结合小基线和永久散射体技术优点,在增加时间采样密度的基础上利用二维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研究区域的形变速率和时间序列。经同期GPS观测结果校核表明:交城-清徐地区持续发生地面沉降,但山区和平原区域形变的空间分布、量级不同,引起形变原因也不同。平原地带沉降空间分布受构造断裂控制,断裂带两侧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形变,且最大沉降速率为-200 mm/a,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但经治理后地面沉降灾害有所缓解,表现为沉降速率小于-30 mm/a。山区主要由于矿产资源的长期开采,沉降中心不断向南移动,最大形变速率为-462 mm/a。
师芸李伟轩唐亚明唐亚明孟欣
关键词:地面沉降断裂带活动
基于D-InSAR技术的韩城矿区沉降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在阐述二轨法D-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韩城矿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7年1月-2011年2月之间的17景L波段ALOS PALSAR影像和SRTM3 DEM数据,结合GAMMA软件和韩城矿区建立了监测策略,获取了矿区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图,其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410.91mm/a。对P2沉降区进行精细分析,获取了沿工作面走向AB的剖面图,得出沉降边缘向沉降中心递增的沉降趋势。结果表明:L波段ALOS PALSAR影像和二轨法DInSAR适合韩城矿区地面沉降的监测分析。
孟欣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退耕政策对延安地区土壤侵蚀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及退耕政策实施的重要区域,经过10多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科学评价政策实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助于政策的调整及完善。以延安地区为例,基于该区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DEM及降水等数据,评价退耕政策实施对区域内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退耕政策影响,2000—2010年延安地区及>25°区域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转化比例分别超过80%和15%;(2)>25°区域耕地面积减少207.8 km2,减少47.50%,但仅占延安地区退耕面积的8.8%,由于>25°区域耕地对土壤侵蚀影响较大,完全可以全部实施退耕;(3)退耕政策实施提高了植被平均NDVI值,延安地区及>25°区域,耕地减少区域的植被平均NDVI值在2000—2010年间分别增加53.76%和55.29%;(4)计算表明,2000—2010年间耕地面积减少并未抵消降雨侵蚀力增大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若按2000年降雨侵蚀力不变计算,退耕政策确实起到了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由于土壤侵蚀的减少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退耕政策实施成果的维护、植被覆盖的改善和恢复需要持续进行。
王涛雷刚刘郁丛孟欣张振鹏吴同吴亚颜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土壤侵蚀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