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涛
-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川东平行岭谷区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与地形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为了评价土壤侵蚀脆弱性,揭示其与地形的相关性。以大竹县为研究区,运用RS与GIS技术,选取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指标因子,运用ArcMap 10.8空间分析,评价土壤侵蚀脆弱性及与地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土壤侵蚀以微度、轻度为主,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等级分别为1268.27、367.64、326.56、106.12、9.51、0.9 km^(2),占国土面积分别为61.00%、17.68%、15.71%、5.10%、0.46%、0.05%;②强烈等级以上区域集中在RDLS 0.05~0.15,0.15~0.25;③强烈等级以上区域集中坡度15°~25°、25°~35°、>35°,占土壤侵蚀面积分别为12.95%、1.28%、0.14%;④坡向范围土壤侵蚀半阳坡>阳坡>阴坡>半阴坡>平地;⑤高程范围土壤侵蚀300~600 m>600~900 m>900~1200 m>0~300 m;研究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 孙小涛石宁卓屈会彭洪斌
- 关键词:土壤侵蚀地形RSGIS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非常关键环节,对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从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及机制研究等方面深入分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城乡规划专业特色,从师资队伍、实训中心与实验室、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并提出学科发展对策,以期为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 孙小涛彭洪斌乔娜
-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川东丘陵区河流生态治理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以四川省大竹县Z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开展了"一河一策"治理研究,运用无人机和实地踏勘等方法,从流域内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沿岸垃圾和污水管网破裂等5个方面对流域污染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污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河流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对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美丽竹乡,促进县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良性耦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杨孙小涛杨振华
- 关键词:生态文明污染水生态
- 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探讨——以贵州省沿河县为例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定量分析出沿河县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揭示出发展规律。【方法】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建立一套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权重,对沿河县2010—2014年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赋权,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得到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沿河县2010—2014年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别为轻度失调、中度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良性耦合协调和优质耦合协调,并由此提出耦合协调发展建议。【结论】评价结果为相关管理部门推进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孙小涛周忠发陈全
-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耦合协调度
- 基于格网GIS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敏感性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了科学地诊断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重点生态功能区雷山县为例,结合地形、地貌与气候等数据,以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区域综合法及格网GIS技术,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10 m×10 m尺度下的格网化表达,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方法及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综合评价雷山县生态系统敏感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雷山县生态系统敏感性较高,其中非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的5%和13.4%;其次是中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6.3%和17%;高度敏感区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8.3%。
- 张珊珊陈继军周忠发孙小涛陈全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 传统羌式民居建筑特征及稳固性探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利用本地自然资源,适应区域人文和历史环境的重要体现,民居是人类最早的建筑形态之一,研究民居有助于挖掘民族历史文化和内涵.通过实地踏勘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了桃坪羌寨选址布局和建筑特征,对民居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进行解读,从建筑材料、建筑建造技艺、房屋结构和防火性等方面探讨了羌族建筑的稳固性;结果表明:羌族建筑具有非常强的稳固性,其稳固性主要是和当地特殊建筑材料与"四方椎体"建筑等密切相关.
- 孙小涛彭洪斌陈洁
- 川东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护与发展规划探讨——以大竹县城老街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指出了研究地域历史街区建筑有助于挖掘民族历史文化及其内涵。为了挖掘传统建筑文化、探讨其空间布局和建筑特点,以及目前老街存在的问题。以四川省大竹县城老街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研等方式,分析了大竹老街建筑空间布局及特征、历史文脉、旧城老街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了老城改造的规划思路:保护街道肌理,增加公共空间;延续传统建筑格局--新旧融合;以绿化景观彰显地域特色;延续传统文化,传承城市记忆。研究结果对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孙小涛徐惋秦
- 关键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川东丘陵山区特色小镇发展瓶颈与规划研究——以大竹县石桥铺镇为例
- 2019年
-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推动农村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愿景。文章以川东丘陵山区大竹县石桥铺镇为研究区,于2018年5月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从交通、商贸、基础设施、产业等各个方面进行SWOT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开展规划研究:定位为省级"生态观光+商贸物流型"特色小镇;规划为"一心、三轴、四区"的镇域空间结构。
- 孙小涛
- 重点开发区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模式及机制研究——以大竹县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大竹县为研究区,以“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农旅融合发展现状及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竹县主要存在“农业科普教育+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特色种养”“田园观光采摘+大型文旅活动”“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民俗风情+红色文化旅游”等5大振兴模式。根据研究结果及问题,提出了助推路径及对策:不断优化农旅融合模式;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开展农旅融合智力下乡,培育三产融合发展专业人才;优化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农旅品牌的创建。以期助推大竹县农旅融合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 孙小涛石宁卓
- 基于主体功能视角的喀斯特山区县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与发展格局研究
- 面对喀斯特山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耕地减少过多过快、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和国土空间开发无序等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在“发展与生态”主体功能理念的指导下,以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盘县为...
- 孙小涛
-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