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宁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croRNA-9调控室管膜下区干细胞增殖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是否是通过介导microRNA-9(mi R-9)调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5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电针组(n=12)、电针+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组(n=8)和电针+miR-9模拟物组(n=8)。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DMSO溶剂组和电针+miR-9模拟物组分别在造模前30 min侧脑室注射0.7%DMSO溶剂和mi R-9模拟物。术后第2天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造模后分别在第2天至第6天腹腔注射溴脱氧尿苷(BrdU);免疫荧光观察BrdU与巢蛋白(Nestin)共定位;RT-qPCR检测室管膜下区miR-9相对表达量。结果电针后7 d,电针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t=9.600,P=0.006),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t=14.080,P=0.024)。电针组室管膜下区Nestin以及BrdU与Nestin共定位阳性细胞数量均增加,同时室管膜下区miR-9低表达(P<0.05)。电针+miR-9模拟物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量以及BrdU与Nestin共定位的数量较电针+DMSO溶剂组减少。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促进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miR-9表达。
- 黄佳郑薏姚建宁叶晓倩王露露陶静柳维林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电针神经干细胞
- 电针激活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miRNA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NF-κB信号通路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所产生的抗炎作用的mi RNA调控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Target Scan预测mi R-9a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验证。运用HE染色及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后大鼠皮质炎症反应及梗死面积;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PCR检测缺血侧皮质组织中NF-κB,TNF-α及mi R-9a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脑梗死范围,炎症反应明显缓解。可以提高缺血侧皮质mi R-9a的表达(P<0.05),降低炎症因子NF-κB,TNF-α的表达(P<0.05)。结论:电针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分泌,来实现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促进mi R-9a的表达上调相关。
- 姚建宁王鲜柳维林上官豪郑薏黄佳陶静陈立典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NF-ΚB信号通路
- 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Walk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 Walk行为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对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前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同时在电针干预7d后,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的行为学检测。来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的有效性,以及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可以作为评价电针改善运动功能的可行性。结果:电针治疗7d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从大鼠的运动速度、持续时间和每一只爪子的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最大压强、平均压强、步长等不同客观参数,显示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P<0.05),以及电针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论:电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 Walk行为学,促进脑功能恢复。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可以精确、客观地反映出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对于电针对大鼠行为学实验研究有重要意义。
- 姚建宁上官豪王鲜郑薏柳维林黄佳陶静陈立典
- 关键词:电针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