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飞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丝绸之路
  • 2篇人口聚集
  • 2篇农业
  • 2篇农业增长
  • 2篇VAR
  • 1篇新疆县域
  • 1篇新疆县域经济
  • 1篇一体化
  • 1篇引力模型
  • 1篇制造业
  • 1篇制造业升级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省域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能源
  • 1篇能源安全
  • 1篇能源消费
  • 1篇能源消费结构

机构

  • 11篇新疆财经大学

作者

  • 11篇卢飞
  • 4篇刘明辉
  • 2篇蒙永胜
  • 1篇袁培

传媒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新疆农垦经济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武汉职业技术...
  • 1篇广西财经学院...
  • 1篇上海商学院学...
  • 1篇广州城市职业...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西部经济管理...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江苏开放大学...

年份

  • 4篇2016
  • 7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县域经济的增长模式被引量:5
2016年
在新古典理论模型假设的基础上梳理了空间外溢及空间俱乐部趋同的理论,选取1998—2013年研究时段,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LISA散点图和σ趋同指数测度区域空间格局,结合空间计量模型(SLM、SEM、SDM)探析空间外溢效应外溢路径,提出新疆空间增长模式并给予实践佐证。结果表明:第一,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组内差异缩小和组间差距拉大并存,经济极化增长与人均收入差异拉大并存;第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部分解释新疆人均收入差异;第三,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出现趋同俱乐部;第四,新疆空间外溢效应的溢出路径主要经历了"增长率驱动—政策冲击—多元化驱动",冀以提出全疆"空间集聚、向心发展"的有重点、多片区、全局化的多层次"核心—外围"模式构想。
卢飞刘明辉蒙永胜
关键词:俱乐部趋同新疆县域经济
我国农业发展研究:增长方式与要素分解——兼论农业就业与对策
2015年
源于对农业"增产不增收"以及"农业就业"问题的思考,选取1978—2013年研究时段,通过索洛残差法(SR)、隐性变量法(LV)以及潜在产出法(PO)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全要素增长率(TFP)以及规模报酬、要素贡献度做简要分析。分析表明:第一,我国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波动式发展,增长趋向低水平稳态上升下降格局交错趋同、涨跌并存;第二,阶段性显著且成"v"形,与农业增长态势和要素投入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第三,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技术贡献率较为突出,技术改善贡献为负,要素投入效应较小。
卢飞
关键词:农业增长全要素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农业就业
要素重心、空间匹配与地区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久推进在本质上要求民心相通,强调居民增收、区域协调。要素与经济社会的分布离散是认识地区差异的新视角,文章应用重心原理设计地区差异甄别框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确定甄别方案,通过考察新疆(1998-2013年)资源、环境、人口等要素与经济社会的重心移动轨迹,从要素与经济社会的空间分布相关性、匹配度视角识别要素间趋同和离散趋势,分析新疆地区差异演变的进程。结果表明:第一,人口分布重心与经济、社会重心分布错位,不匹配程度扩大;第二,社会、人口重心分布及轨迹变动由资源与环境水平共同作用,资源水平影响重心分布状况,环境水平影响变动轨迹,资源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三,财政地区差异的调控效力不佳,"丝绸之路经济带"系列工程难以在短期内补足南疆发展的短板,但是长期内(2030年)存在地区差异弱化的可能。为了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发展,政府应通过差异化的人才、投资、开放以及有效的资源再分配政策,配合"一带一路"战略长期稳定推进。
卢飞蒙永胜刘明辉
TFP、要素投入、制度变迁与我国农业增长——基于1978-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5年
我国农业产业的增长应归功于要素投入还是全要素驱动值得思考。文章基于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规模报酬不变的产业特征明显,其再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TFP);成熟的农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出弹性较大,对农业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土地流转制度影响力还较小;要素边际效率递减凸显,灌溉、化肥、机械化与农业增长正相关,而农业劳动力、资金及土地与农业增长成负相关。基于此,提出农业增长的相关对策。
卢飞
关键词:TFP农业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产业分布、人口聚集与地区差异——以新疆为例
2015年
新疆是"丝路中国段"建设的核心区。本文基于重心理论,采用空间分析方法,选取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密度等9个指标,分析新疆地州市经济发展与人口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借助GIS软件的可视化手段演示新疆经济社会与人口在2002—2012年的收敛或离散趋势,从匹配性视角揭示新疆地区发展差异。与传统衡量区域差异的观点相左,提出就业率基准下新疆地州市区域差异的测度。
卢飞
关键词:VAR
技术差异、就业偏好、劳动力流动与迁移机理
2015年
通过绘制劳动力迁移图谱,计算劳动力迁移指数,厘清了我国劳动力省际迁移机理。进一步选取典型区域,进行因素分解,证明地区收入差异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首位因素,交通可达度、区域距离以及地区人口比重是影响人口流量的其他三个主要因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卢飞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门槛与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集聚三重效应的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三重效应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呈倒"U"型以及各变量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存在门限特征。根据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设定面板模型,并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设为门槛变量进行门限面板模型估计,综合证实了三个假设,甄别出各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促进或阻碍作用的临界点。结果进一步表明,聚集的弹性效力呈现中东西渐次递减态势,空间语境下不同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特征。
卢飞刘明辉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升级
我国区域空间特征及一体化研究
2015年
文章基于修正引力模型,构建网络结构指标体系,结合ucinet095i、Netdraw以及GIS等工具,对我国区域空间特征及一体化趋势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经济网络密度增大,我国经济一体化逐渐加强;第二,据点入度和点出度的动态量测,我国经济发展一体化态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其结果与惯性思维相悖,东部地区多为点出度小于点入度,大城市周边城市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多为点出度大于点入度。其中,中部地区两值之差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表现为点出度略大于点入度。第三,我国形成明显的四大经济圈:北部经济圈、南部经济圈、昆明经济圈以及西北经济圈。四大圈层大致体现为圈内联系增强以及圈际联系减弱的特征,尤其表现在发达经济圈和落后经济圈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经济增长"马太效应"。第四,郑州和济南处于结构洞位置,处于较为核心位置,并较为稳定,该结论与中心度结果相似。第五,合肥始终处于我国一体化进程的核心位置。第六,我国整体区域同构现象明显,其强度有减弱的趋势。
卢飞
关键词:引力模型区位网络化一体化
基于“扩展克强指数”的我国省域工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2015年
工业作为经济的主导,对区域发展具有种子和杠杆效用。研究以我国省域为对象,选取全面反映工业竞争力的18项指标,以2008~2013年为研究时间截面,结合SPSS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GIS手段对31省份进行工业竞争力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省域整体工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第二,工业竞争力梯度差异明显;第三,地带性差异较为突出,尤其是长江、珠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第四,工业落后省份职能转变,工业集群式发展。同时,从环渤海到浙江省形成的"〈"形区域工业集群成为我国工业增长极,其他地区(如东北三省、山西省)的工业竞争力呈现好转的态势。
卢飞
关键词:省域工业经济聚类分析ARCGIS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产业分布、人口聚集与地区差异——以新疆为例
2015年
新疆是“丝路中国段”建设的核心区。文章基于重心理论,采用空间分析方法,选取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密度9个指标,分析新疆地州经济发展与人口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借助GIS软件演示新疆经济社会与人口在2002~2012年的偏离趋势,使得匹配性视角揭示新疆地州区域差异可视化。与传统衡量区域差异的观点相左,提出就业率基准下新疆地州区域差异的测度。
卢飞
关键词:区域经济VA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