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值(ΔPCT)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为90例HBV-ACLF患者,空白对照组为3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观察组检测治疗前(基线水平)、治疗后的肝脏生化、凝血功能及PCT并计算MELD评分,将治疗2周时MELD评分下降≥3分患者记为好转,下降<3分记为无好转。空白对照组只检查上述指标1次作为基线水平的评估。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PCT水平的变化及其差值(ΔPCT)与MELD评分、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血肌酐的相关性。对观察组患者90 d死亡率作预测分析,比较PCT、ΔPCT、MELD评分及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上述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早期HBV-ACLF治疗好转组PCT的基线水平较治疗无好转组高[(1.08±0.82)mg/L vs(0.65±0.36)mg/L,P=0.007],且治疗好转组于2周时测PCT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而治疗无好转组反而升高,ΔPCT分别为(-0.48±0.66)mg/L及(0.2±0.56)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中期HBV-ACLF患者治疗好转组及治疗无好转组的PCT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0.6±0.32)vs.(0.58±0.31)mg/L,P=0.98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CT变化不明显,ΔPCT分别为(-0.07±0.37)mg/L及(0.01±0.39)m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观察组HBV-ACLF患者治疗前后的ΔPCT与ΔMELD分值、ΔTB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及0.528,P均<0.001),但与ΔCr及ΔINR无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观察组患者入院90 d死亡率作预测分析表明:在早期HBV-ACLF患者中,以ΔPCT联合MELD的AUC较单独使用MELD评分的要高,分别为0.80和0.69,P=0.054,处于临界值。结论早期HBV-ACLF患者的PCT水平高者短期(2周)疗效好,其ΔPCT水平与其病情转归相关,以ΔPCT水平联合MELD评分对于患者的90 d死亡率有预测价值。
- 朱质斌刘红戴炜
- 关键词: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降钙素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及TH1/TH2细胞因子相关性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慢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与临床特征、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及48例健康体检者IFN-γ及IL-4水平,并随机抽取50例慢乙肝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乙肝病毒感染者IL-4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P<0.001);不同HBVDNA复制水平及HBeAg状态与TH1/TH2细胞因子无明显相关性(P>0.05);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基因B型34例(68%),基因C型16例(32%);HBV基因C型患者与基因B型患者相比,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8),Th1/Th2比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2).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对于解释HBV基因B型患者与基因C型患者临床转归差异可能提供了细胞免疫学依据.
- 姚思敏袁静张帆陈心春张明霞刘红刘映霞文彬邬明戴炜王东周伯平
- 关键词: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