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承新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聚变
  • 4篇惯性约束
  • 4篇惯性约束聚变
  • 3篇热斑
  • 2篇脉冲
  • 2篇内爆
  • 1篇等离子体
  • 1篇调制
  • 1篇势阱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湍流
  • 1篇强磁场
  • 1篇燃烧
  • 1篇燃烧动力学
  • 1篇热传导
  • 1篇离子
  • 1篇脉冲波形
  • 1篇模型构建
  • 1篇紧凑型

机构

  • 9篇北京应用物理...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北京空间机电...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北京量子信息...
  • 1篇北京计算科学...

作者

  • 9篇于承新
  • 6篇范征锋
  • 3篇刘杰
  • 2篇刘杰
  • 2篇贺贤土
  • 1篇刘勋
  • 1篇缪文勇
  • 1篇袁永腾
  • 1篇胡昕
  • 1篇杨家敏
  • 1篇蒋炜
  • 1篇李晋
  • 1篇董云松
  • 1篇刘杰
  • 1篇叶地发
  • 1篇刘彬
  • 1篇杨冬
  • 1篇李维
  • 1篇涂绍勇
  • 1篇蒲昱东

传媒

  • 3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计算物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强飞秒激光脉冲的水下传输特性及调控
2025年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强飞秒激光在水下传输的特性,利用输入脉冲能量、透镜焦距及束腰宽度对其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当系统参数选取合适时,可以通过透镜焦距有效地调控光丝在水下1 m到10 m范围内形成,且传输长度达到米级。随着透镜聚焦能力变弱(如f=10 m),产生的等离子体丝会发生剧烈的振荡,不利于波谱的水下探测,此时通过增加光束的束腰宽度,实现光丝在水下较远目标位置较稳定地传输。通过增加输入功率来平衡海水中杂质对激光能量的衰减效应,实现光丝在水下远距离的传输。
冯志芳刘丽娜刘勋李维于承新叶地发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等离子体
Modulation of Intense Femtosecond Laser Pulse by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In this work,we investigate the modulated-polarization of an intense linearly polarized laser through an ioniz...
舒小芳于承新刘杰
关键词:强磁场极化调制
热传导效应影响下RTI湍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介绍/亮点Introduction/Highlight瑞利-泰勒不稳定性(RTI)诱导的湍流是ICF和天体物理等高能量密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高能量密度条件下,RTI出现在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中,电子热传导带来的高强度能流...
张存波于承新范征锋
壳层杂质在ICF热斑中混合的模型构建
在由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靶丸中,壳层材料在热斑中的混合阻碍是聚变成功点火的主要因素,它已成为相关研究的一项紧迫课题。在壳层加速压缩阶段,激光辐照的不均匀引起的扰动以及靶丸表面的缺陷被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
于承新范征锋刘杰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
紧凑型反应堆中的单粒子动力学
2022年
针对紧凑型聚变反应堆独特的磁势阱结构,使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单个高能带电粒子的约束动力学行为。考虑到磁场位型的局域平坦性,在足够小的计算区域或足够短的时间内,带电粒子基本上在一个常数磁场中的运动。基于此,给出精确保证能量守恒的粒子运动方程逐点解析解,该计算方案具有长时间追踪的能力。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初始位置和速度方向随机分布的具有1千电子伏能量的高能氘粒子,大约有7%的概率能够约束至10 ms量级。由于粒子运动方程的求解过程不依赖于具体的磁场位型,所以它可以方便地应用到具有任意位型的磁约束装置中。
于承新舒小芳刘杰
离子-电子非平衡机制降低中心热斑点火条件被引量:1
2015年
提出通过离子-电子非平衡物理模型来降低惯性约束聚变中心热斑点火的聚变点火条件。在该物理模型中,强调离子比电子具备更高的温度,从而使得热斑的热核聚变反应增强,轫致辐射和电子热传导造成的能量漏失相对降低。通过对中心热斑的自加热分析和热斑燃烧动力学分析,发现相对于平衡聚变点火模型,非平衡模型可以显著扩大聚变点火区在热斑面密度和热斑温度空间的范围。同时采用LARED-S程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通过尖峰脉冲波形、二次冲击物理机制强化中心热斑聚变点火的非平衡性。
范征锋刘杰刘彬于承新贺贤土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
惯性约束聚变中内爆混合的模型构建被引量:9
2017年
从热斑质量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入手,重新计算考虑混合后聚变燃料的比内能和比热容等热力学参数,分析混合效应在轫致辐射损失等能量输运方面的作用,构建有杂质混合情况的热斑燃烧动力学模型.根据静态模型中的热斑燃烧的功率平衡条件,研究烧蚀层杂质混合比例与点火阈值和热斑自持燃烧的关系.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混合效应导致热斑中的轫致辐射增强是点火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整不同掺杂材料、混合浓度及混合方式,得到壳层混合与热斑面密度、热斑离子温度的演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模拟结果给出两种降低混合影响的方法.
于承新范征锋刘杰刘杰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
通过理论定标律研究激光间接驱动的参数空间被引量:1
2019年
系统地梳理了激光间接驱动点火靶内爆压缩的物理过程,使用理论方法和一维流体力学模拟给出了靶丸内爆过程中的关键定标律公式。通过这些定标律公式获得了在给定黑腔辐射温度、飞行熵增因子、整形速度和烧蚀材料的条件下,靶丸装量--半径参数空间的点火岛区域。研究了靶丸性能参数随辐射温度、飞行熵增因子等的变化规律:当靶丸所处黑腔辐射温度升高时,内爆的稳定性将变好;设计上在靶丸装量不变的条件下,靶丸半径需要减小。当靶丸的飞行熵增因子增大时,内爆增益略微减小,内爆稳定性变好;但是点火阈值因子减小导致点火岛的区域变窄。当靶丸的整形速度增大时,点火岛的区域略微变大,内爆稳定性变化不显著;设计上在靶丸装量不变的条件下,需要增大靶丸半径,这会导致靶丸壳层形状因子变大。当改变靶丸烧蚀材料,提高质量烧蚀速率与烧蚀压时,能量增益变大且稳定性增强;设计上在靶丸装量不变的条件下,需要减小靶丸半径。
杨宸范征锋刘杰刘杰刘杰任国利
关键词:激光聚变
激光间接驱动柱几何内界面减速段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2024年
研究收缩几何下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对于惯性约束聚变靶丸降低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和混合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神光100 kJ激光装置上开展了辐射驱动柱几何内界面减速段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观测到模耦合现象,以及收缩几何独有的Bell-Plesset(BP)效应,理论预估BP效应导致的扰动增长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实验中观察到驱动不对称性引入的2阶模扰动,M2不对称性约为11%,提出了通过增加黑腔长度来优化驱动不对称性的方法。柱几何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收缩几何效应在高能量密度条件下对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的影响,为优化惯性约束聚变靶丸设计提供帮助。
涂绍勇蒋炜尹传盛于承新范征锋袁永腾蒲昱东缪文勇胡昕李晋杨轶濛车兴森董云松杨冬杨家敏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