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坤
- 作品数:3 被引量:9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岩石非定常蠕变模型辨识被引量:45
- 2008年
- 在页岩蠕变试验数据基础上,分析岩石黏弹性变形随应力水平不同和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通过反分析方法建立一维情况下非定常黏弹性模型的蠕变方程,通过应变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不考虑参数的时间相关性将引起较大的误差,而考虑参数的时间相关性的非定常黏弹性模型比定常黏弹性模型可更为准确地反映岩石的黏弹性变形性能。在软岩巷道二维非定常蠕变模型辨识的工程实例中,事先假定围岩为黏弹性和黏弹塑性两种不同力学模型,并分别考虑参数为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情形,在已知现场量测位移条件下,利用位移反分析并根据一定的准则函数求其不同模型中的参数及相应的准则函数值,由各个模型相应的准则函数值大小,判定最佳模型。在假定的一组模型里,发现非定常黏弹塑性模型为最佳模型。
- 吕爱钟丁志坤焦春茂李金兰
- 关键词:岩石力学黏弹塑性蠕变非定常参数位移反分析模型辨识
- 岩石粘弹性非定常蠕变方程的参数辨识
- 近年来,由于力学试验手段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岩石的流变试验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开始着手探索基于试验结果分析来建立非线性的粘弹性本构模型.该文在页岩蠕变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岩石粘弹性变形随应力水平...
- 丁志坤
- 关键词:粘弹性蠕变非定常参数
- 文献传递
- 岩石粘弹性非定常蠕变方程的参数辨识被引量:57
- 2004年
- 近年来,由于力学试验手段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岩石的流变试验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开始着手探索基于试验结果分析来建立非线性的粘弹性本构模型。作者在页岩蠕变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岩石粘弹性变形随应力水平不同和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从元件型本构方程出发验证引入非定常参数的必要性。建立了一维情况下非定常粘弹性模型的蠕变方程,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非定常粘弹性模型比定常粘弹性模型更为准确的反映了岩石的粘弹性变形性能。
- 丁志坤吕爱钟
- 关键词:粘弹性蠕变非定常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