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立杰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肪源间充质...
  • 3篇免疫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心肌
  • 2篇荧光
  • 2篇脂肪间充质干...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小鼠
  • 2篇免疫荧光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CD73
  • 1篇新西兰白兔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肌样细胞
  • 1篇诱导法
  • 1篇原代培养
  • 1篇衰老

机构

  • 4篇新乡医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郭志坤
  • 4篇李琼
  • 4篇齐立杰
  • 2篇罗欢欢
  • 1篇李和
  • 1篇闫小宾

传媒

  • 4篇解剖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原代培养衰老和凋亡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原代培养过程中衰老和凋亡变化。方法用差速贴壁法对1月和24月龄小鼠(各30只)腹股沟脂肪组织的ADMSCs进行原代培养,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第3代ADMSCs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的表达,比较两组细胞的形态差异和生长情况,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ADMSCs衰老情况,PI-Hoechst33342双染色观察ADMSCs的凋亡变化。结果两组体外原代培养的ADMSCs均贴壁生长,具有典型干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征,两组ADMSCs CD73、CD90和CD105的表型一致。SA-β-Gal染色显示:原代培养的老年组ADMSCs衰老比例比幼年组多,1月组原代培养2~7d的ADMSCs阳性率分别为(3.87±1.34)%、(4.21±1.22)%、(9.00±0.98)%、(11.20±1.24)%、(9.50±2.19)%和(13.20±2.93)%;24月组分别为(8.67±1.05)%、(10.23±0.98)%、(12.80±0.78)%、(17.10±1.13)%、(19.80±1.59)%和(24.70±1.86)%。PI-Hoechst 33342染液双染显示:1月组原代培养2~7d的ADMSCs凋亡率分别为(22.1±1.4)%、(36.7±1.62)%、(11.7±1.45)%、(38.4±1.57)%、(6.5±1.32)%和(11.3±1.63)%;24月组4~7d的ADMSCs凋亡率分别为(29.4±1.72)%、(37.6±1.64)%、(19.4±1.29)%和(18.9±1.25)%。结论老龄ADMSCs增殖能力下降,衰老、凋亡和坏死的细胞比例增加;随着ADMSCs原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衰老增加,但凋亡和坏死无规律性变化。
齐立杰李琼郭志坤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衰老免疫荧光小鼠
Nanog蛋白在CD73^+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Nanog蛋白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D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从ADMSCs中分选出CD73+和CD73-两个细胞亚群。体外分别培养两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测定两组细胞Nanog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CD73+ADMSCs细胞约占总细胞的5%,形态上分为大细胞和小细胞。Nanog蛋白在CD73+ADMSCs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16.85±6.83)%,弱阳性表达率(81.78±7.19)%,阴性表达率(1.63±3.59)%;nanog蛋白在CD73-ADMSCs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5.74±2.79)%,弱阳性表达率(85.84±37.31)%,阴性表达率(8.42±4.12)%。在Nanog阳性表达的细胞中可见不同分裂时相的有丝分裂细胞,CD73+细胞的分裂象明显多于CD73-细胞。结论 CD73和Nanog可能均是ADMSCs特异性表达的标志,Nanog蛋白强阳性的细胞可能更具幼稚性。通常采用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的ADMSCs是多种细胞的复合物。
齐立杰郭志坤李琼罗欢欢
关键词: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CD73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小鼠
3种诱导法诱导CD7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心肌细胞效果的比较
2013年
目的从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混合细胞群中分离纯化出CD73阳性的细胞亚群,证明几种不同诱导法诱导CD73细胞的成心肌分化潜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1~3月龄小鼠的AD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从ADMSCs中分选出CD73+和CD73-两个细胞亚群。分别培养两组细胞,利用5-氮杂胞苷(5-aza)、心肌组织裂解液和5-aza+心肌组织裂解液对两组分选出的细胞分别进行成心肌的诱导。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种诱导法的成心肌效果。结果未分选的ADMSCs可分化为成脂和成骨细胞,分选的CD73+细胞具备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良好潜能。3种诱导法均能诱导CD73+AD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5-aza诱导CD73+AD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率为(22.99±6.72)%,心肌组织裂解液组心肌细胞率(14.12±5.42)%,5-aza+心肌组织裂解液组心肌细胞率(26.94±6.11)%。3种方法比较,5-aza+心肌组织裂解液的诱导效果最佳(P<0.05)。结论 CD73+比CD73-的ADMSCs更易于分化为心肌细胞。化学诱导因素和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可高效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
齐立杰郭康李琼郭志坤
关键词:CD735-氮杂胞苷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
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表型及其心肌样细胞的分化潜能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鉴定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生物学表型及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成年兔肩胛区皮下脂肪组织经消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第3代细胞进行CD29、CD34、CD44、CD105免疫细胞化学显色、免疫荧光单标、双标及三标显色。5-氮杂胞苷(5-aza)诱导ADMSCs 7d,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显示肌钙蛋白-I(Troponin-I)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结果ADMSCs开始为圆形,后逐渐伸展,呈现形态多样性。90%以上的第3代细胞阳性表达CD29、CD44、CD105,三者共表达于胞质中。CD34阴性表达。CD分子表达阳性的细胞70.59%±1.26%表达Troponin-I,71.98%±1.13%表达MHC。结论 90%以上的ADMSCs共表达干细胞表面标记CD29、CD44、CD105,它们具有很强的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潜能。
闫小宾李琼郭志坤齐立杰罗欢欢李和
关键词:CD分子心肌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新西兰白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