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质谱
  • 2篇质谱法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1篇药物残留
  • 1篇药物残留量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串...
  • 1篇异育
  • 1篇异育银鲫
  • 1篇银鲫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吸收
  • 1篇原子吸收分光...
  • 1篇生物碱
  • 1篇水产
  • 1篇水产品
  • 1篇团头鲂
  • 1篇气相

机构

  • 3篇上海市水产研...
  • 1篇上海市水产研...

作者

  • 4篇黄德凤
  • 3篇孙建华
  • 3篇戚隽渊
  • 3篇黄清发
  • 2篇孙振中
  • 1篇何正侃
  • 1篇张玉平
  • 1篇肖雨
  • 1篇刘琴
  • 1篇张崇文
  • 1篇张明辉

传媒

  • 3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9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的多残留问题,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9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匀浆后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提取液经正己烷脱脂,净化、浓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氘代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可通过梯度洗脱,将具有相同定性离子的磺胺良好分离,方便快速,适用于批量样品的检测,检出限为1.0~10μg/kg,回收率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10%(n=5)。
黄德凤戚隽渊孙建华黄清发孙振中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水产品磺胺类药物残留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被引量:3
2007年
介绍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测定样品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黄德凤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孔雀石绿浸泡几种鱼类受精卵及苗种后的降解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研究孔雀石绿在几种鱼类受精卵、苗种体内的降解规律,用孔雀石绿溶液对受精卵和苗种进行浸泡处理,然后检测显性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量。试验结果:用10.0 mg.L-1的孔雀石绿浸泡异育银鲫、团头鲂的受精卵10 min,至仔鱼孵出后第31、45 d,在两者中均未检出显性孔雀石绿(检出限为O.5μg/kg);至第45 d,两者中均未检出隐性孔雀石绿。用10.0 mg/L的孔雀石绿分别浸泡异育银鲫的鱼苗、鱼种10、25 min,至浸泡后第10、11周,在两者中均未检出显性孔雀石绿;至第16、38周,两者中均未检出隐性孔雀石绿。用1.0 mg/L的孔雀石绿浸泡黄颡鱼鱼种30 min,至浸泡后第12周,未检出显性孔雀石绿;但至第52周,隐性孔雀石绿仍有5.34μg/kg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水产动物体内,隐性孔雀石绿的降解速度要明显慢于显性孔雀石绿。
张明辉肖雨何正侃黄德凤戚隽渊黄清发孙建华张崇文
关键词:孔雀石绿异育银鲫团头鲂黄颡鱼降解
河鲀毒素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河鲀鱼中河鲀毒素的分析方法。河鲀鱼肉用2%乙酸甲醇溶液提取出河鲀毒素,石油醚脱脂,浓缩蒸干,然后用强碱将河鲀毒素水解成2-氨基-8-羟基-6-羟甲基-喹唑啉(C9生物碱),水解液经过MCX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BSTFA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全扫描方式定性分析,定性离子376,392,407,选择离子扫描方式定量分析,定量离子392。河鲀毒素在0.05~5.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7 5,样品添加浓度为0.02、0.10、0.50mg/kg,测定6次,方法回收率为64.0%~9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41%~8.63%,方法检测限为5.0μg/kg。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方法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定性、定量准确。
黄清发孙振中戚隽渊孙建华黄德凤张玉平刘琴
关键词:河鲀毒素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