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正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岩溶
  • 3篇地下水
  • 3篇地质
  • 3篇岩溶山区
  • 3篇煤矿
  • 3篇采煤
  • 3篇采煤沉陷
  • 3篇沉陷
  • 2篇寻找地下水
  • 2篇岩石
  • 2篇岩石成因
  • 2篇涌水
  • 2篇涌水量
  • 2篇入渗
  • 2篇水层
  • 2篇倾斜煤层
  • 2篇铝质
  • 2篇铝质A型花岗...
  • 2篇煤层
  • 2篇矿井

机构

  • 1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冶金地质勘查...
  • 1篇长江岩土工程...

作者

  • 14篇陈正华
  • 5篇姚光华
  • 4篇陈植华
  • 3篇张溪
  • 2篇周汉文
  • 2篇王锦荣
  • 2篇向喜琼
  • 2篇李良林
  • 2篇徐洪
  • 1篇李妍均
  • 1篇甘义群
  • 1篇陈威
  • 1篇肖依
  • 1篇周爱国
  • 1篇王旭
  • 1篇曾亮
  • 1篇周斌
  • 1篇郭春艳
  • 1篇邓智

传媒

  • 4篇中国矿业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工程勘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滑坡损毁农田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2014年
通过对搜集的全国滑坡损毁农田典型案例的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典型突发性地质灾害损毁农田的时空分布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的滑坡损毁农田的案例发生时间为雨季(4-9月);空间分布在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中分布最多,绝大部分位于西南各省,秦巴-西南山地高原区是灾毁农田空间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从空间上看,滑坡损毁农田主要对我国长江流域主产区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陈正华李妍均徐洪
关键词:滑坡农田
基于GMS的武山矿区水文地质结构可视化模型被引量:9
2012年
在介绍GMS生成水文地质结构实体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武山矿区大量钻孔数据,建立了该侵入岩矿区水文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表明:将武山岩体的horizon ID设置为第7层,插入Q与T1d2—T2j之间建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立的可视化模型可以灵活地实现含水层的拆分组合、任意剖面及任意方向的旋转、切剖面等功能,并能清晰地展示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了解水文地质结构特征、进一步挖掘地质与水文地质相关信息提供了方便。
陈正华周斌邓智
关键词:GMS水文地质结构武山铜矿
福建太姥山地区和鼓山地区A型花岗岩对比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7
2013年
太姥山和鼓山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带。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太姥山地区和鼓山地区花岗岩分属铝质A型花岗岩和碱性A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两地区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96.6±1.6)Ma(MSWD=0.65)和(99.4±2.3)Ma(MSWD=0.49),成岩时代均属晚白垩世早期。结合中国东部沿海两类A型花岗岩,讨论了它们在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其判别图解上的区别。总体上认为,碱性A型花岗岩在AKI值、TFeO/MgO比值、104×Ga/Al以及(Zr+Nb+Ce+Y)值上均大于同区域的铝质A型花岗岩,但上述化学指标的数值也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叠;且传统A型花岗岩判别图解不完全适用于强分异的铝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地区A型花岗岩应具有相似的源区,即岩浆起源于地壳物质熔融,同时成岩过程有一定的地幔物质参与。但鼓山地区碱性A型花岗岩较太姥山地区铝质A型花岗岩有更多地幔物质的加入,导致前者显示出部分幔源岩浆起源的特征。结合地球化学、野外地质、区域背景及年代学综合判定,两地区花岗岩成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角度密切相关,均属于弧后拉伸体制之下的构造环境。
李良林周汉文陈植华王锦荣陈正华肖依
关键词: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太姥山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采煤沉陷区寻找地下水的应用
2014年
本文在南桐采煤沉陷区运用EH-4电磁成像系统寻找地下水富水区域,得到以下结论:探测出Ⅳ号异常区域含水充分,Ⅲ号区域T1f6-7层位的中、下段遭受地下采煤的破坏影响有限。其中Ⅳ号异常区域位于拉伸区,经钻孔验证出水量大且稳定,论证了Ⅳ号异常区域是研究区较好的取水地段。本次EH-4电磁成像系统探测出的地下水富集区域与采空区位置均与实际吻合,说明EH-4电磁测深测量技术是岩溶区域采煤沉陷区寻找地下水的有效方法。
陈正华姚光华
关键词:EH-4
南方丘陵山区采煤沉陷区寻找地下水的有利区研究
2014年
南桐煤矿在多年采动影响下,P3c含水层地下水形成一个由离层裂隙导通的"地下水库",T1j含水层地下水形成一个有拉张裂隙导通的"统一含水体"。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得出含水层破坏的三种破坏模式分别为:采动破坏、封闭不良钻孔破坏和导水断层破坏。T1j地层的"统一含水体"和P3c地层中的"离层裂隙储水带"为中国南方丘陵山区采煤沉陷区寻找地下水资源的有利区域。
姚光华陈正华
关键词:丘陵山区倾斜煤层破坏模式
重庆鱼田堡煤矿采动条件下顶板岩溶地下水运移规律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五大国有煤矿多位于岩溶发育的丘陵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为深入探讨重庆丘陵山区采煤条件下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在鱼田堡煤矿煤层顶板长兴段灰岩地表投放示踪剂,井下不同巷道水平以及不同采区布置多个接收点实施连通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点水样在雨后呈现出Cl^-含量升高、Cl^-含量降低和Cl^-含量不变3种变化趋势,综合连通试验结果及水化学分析得出顶板长兴段灰岩地下水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向开采工作面排泄,而开采结束覆岩相对稳定的采区基本无长兴段灰岩地下水排泄。研究不同采区的接收点示踪剂变化特征对深入了解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以及类似条件矿区布置防治水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陈正华曾亮刘宇
关键词:岩溶煤矿采动裂隙离层
岩溶山区采煤条件下隔水层破坏及地表水入渗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在采空区上部、采煤沉陷区边缘以及沉陷区外,采用地面水文地质调查、钻孔地下水位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压水试验和试坑渗水试验,综合分析岩溶山区采煤条件下隔水层破坏及地表水入渗模式。对比1955年与2011年两个时期的地下水位值及地表水入渗量,经多种试验验证:采空区上方近地表岩体破碎,隔水层失去隔水作用,与含水层融为统一含水体;采煤沉陷区内,钻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高达到86.30m,地表水入渗量最高可达到经验数值的31.61倍,地表水入渗模式以垂直渗透补给地下水含水体为主;采煤沉陷区外,地表水入渗量基本不变,地下水位没有明显下降,隔水层仍保持隔水作用,地表水以坡面流为主。
姚光华陈正华向喜琼
关键词:岩溶山区隔水层压水试验入渗试验
重庆鱼田堡煤矿矿井涌水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鱼田堡煤矿是我国南方水害最为严重的矿井之一,在对其闭坑前7年矿井不同水平涌水量台账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地段涌水量变化曲线、涌水量突变点、以及各地段涌水量的占比变化情况,结合采掘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水平顶板离层储水空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在下水平成为主要涌水途径后,上水平的涌水量同步大幅减小;2同一开采水平不同石门间,当新掘进到新石门周边,形成新的涌水通道后,原石门涌水量先明显下降,之后随着覆岩逐步稳定,顶板离层裂隙逐渐变小,涌水量也缓慢降低;3最上部一水平总仓受降雨入渗直接补给,最下部三水平开采地段西4石门涌水量占全矿涌水量66.45%,受降雨影响明显,补给来源包含地表降雨以及受地表降雨补给的各类地下水。研究不同水平不同石门涌水量特征对深入了解矿区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以及类似条件矿区布置防治水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陈正华徐洪孙从露
关键词:岩溶煤矿涌水量采动裂隙
采煤条件下地表水入渗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在采空区、采煤沉陷影响区以及影响区边界外,采用试坑渗水试验方法,结合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和钻孔地下水位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结果,综合分析了采煤条件下的地表水入渗特征。对比1955年与2011年两个时期的地下水位值及地表水入渗量,可以认为:采空区上方地表岩体破碎,隔水层失去隔水作用,与含水层融为统一含水体;采动影响范围以内,钻孔地下水位下降值最高达到86.30 m,地表水入渗量最高可达到未受采动影响时经验数值的31.61倍;采动影响范围以外,地表水入渗量基本不变,地下水位无明显下降。
姚光华陈正华向喜琼
关键词:岩溶山区采煤沉陷地表水入渗特征
R/S分析方法在矿井涌水量变化预测方面的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运用重标极差(R/S)方法对武山矿区矿井涌水量时间序列进行分形诊断,得知矿区南矿带矿井涌水量Hurst指数为0.8624,平均循环周期为42个月;北矿带矿井涌水量Hurst指数为0.8894,平均循环周期为24个月。表明武山矿区矿井涌水量发展趋势与历史趋势之间呈现出较强的持续性,南矿带与北矿带平均循环周期存在差异是内在系统不同机制的反映。从而为矿井涌水量变化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结论,同时,也为防治矿井水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陈正华陈植华张溪丁建涛
关键词:矿井涌水量预测R/S分析HURST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