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磊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甘蔗
  • 2篇氮素
  • 2篇植株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铵态氮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量氮
  • 2篇物量
  • 2篇硝态氮
  • 2篇甘蔗产量
  • 1篇地力
  • 1篇性状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利用
  • 1篇养分利用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农业

机构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舒磊
  • 5篇李志贤
  • 5篇杨文亭
  • 4篇王建武
  • 2篇刘丽玲
  • 2篇杜清
  • 1篇舒迎花
  • 1篇冯远娇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甘蔗//大豆间作和减量施氮对甘蔗产量、植株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甘蔗//大豆1∶1、1∶2间作模式和施氮(300 kg/hm2,525 kg/hm2)水平对甘蔗鲜重产量、甘蔗单株氮含量、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300 kg/hm2...
杨文亭李志贤舒磊王建武
关键词: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
文献传递
基于GIS的村级生态农业模式定量优化方法研究
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经济条件,选择和组装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对其进行优化配置是促进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化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典型的农村——冯马二村为对象,研究...
舒磊
关键词:线性规划耕地地力
甘蔗—大豆间作对大豆鲜荚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为探讨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鲜荚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2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525kg·hm-2)和减量施氮(300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1∶1)、甘蔗-大豆(1∶2)、单作大豆)。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1∶2)模式下,2009年减量施氮水平的大豆鲜荚产量较常规施氮水平提高了33%,2010和2011年不同施氮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的单株鲜荚重、多粒荚数和百粒鲜重无显著影响;大豆单株鲜荚重与多粒荚数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均呈显著相关(P<0.05),在常规施氮间作模式下与大豆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P<0.05)。甘蔗-大豆间作没有降低大豆的单株鲜荚产量,也没有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生负面影响,从增产增收、提高土地生产力来考虑,减量施氮模式下甘蔗-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杨文亭李志贤冯远娇舒磊王建武
关键词:鲜荚产量农艺性状
甘蔗//大豆间作和减量施氮对甘蔗产量、植株及土壤氮素的影响被引量:22
2011年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甘蔗//大豆1∶1、1∶2间作模式和施氮(300 kg/hm2,525 kg/hm2)水平对甘蔗鲜重产量、甘蔗单株氮含量、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300 kg/hm2)水平下,间作甘蔗鲜重产量较单作显著下降,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且大豆产量为1.52和3.25 t/hm2。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鲜重无显著影响,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甘蔗单株氮吸收量、甘蔗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均无显著影响。土壤氮素随甘蔗大豆的不同生长时期而变化,在甘蔗分蘖末期(大豆收获期)达到最低值,此时期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模式(1∶1)土壤硝态氮显著高于单作。综合以上结果,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考虑,甘蔗//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杨文亭李志贤舒磊王建武
关键词: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
广东省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效益分析被引量:47
2010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甜玉米/大豆间作对甜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指标、养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07),说明甜玉米/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甜玉米千粒重提高17.88%,差异显著;甜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经济效益提高24.08%,养分利用率提高54.09%,两指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后期,间作对甜玉米光能利用体现出一定的正效应,播后55d间作甜玉米光能利用率较单作增加28.44%。甜玉米/大豆间作不仅可改善作物群体结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而且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李志贤王建武杨文亭舒磊杜清刘丽玲
关键词:养分利用率
甘蔗/大豆间作减量施氮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37
2011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减量施氮对广州地区不同甘蔗/大豆间作模式下甘蔗产量、品质、生物量动态变化及甘蔗群体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种植模式对甘蔗产量、品质均无显著影响,各处理甘蔗产量、品质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施氮水平的甘蔗/大豆间作系统较单作甘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其土地当量比(LER)为1.36~2.12.各处理甘蔗总生物量的动态积累随生育期的推进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低氮水平下间作甘蔗的生物量动态积累特征参数最协调,高氮水平下,甘蔗生长高峰期提前,快速生长最大持续期缩短,甘蔗产量下降,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氮素的投入量来改善生物量的增长参数,从而获得高产.低氮处理甘蔗/大豆间作系统经济效益比高氮处理高3.2%~26.3%,说明减量施氮可有效提高群体经济效益.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好.
李志贤王建武杨文亭舒迎花杜清刘丽玲舒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