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宪洋

作品数:8 被引量:2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旅游
  • 3篇游客
  • 3篇旅游目的
  • 3篇旅游目的地
  • 3篇目的地
  • 2篇入境游
  • 2篇入境游客
  • 2篇量表开发
  • 2篇旅游目的地形...
  • 2篇目的地形象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演进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理论
  • 1篇品牌资产
  • 1篇中外游客
  • 1篇资产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演进

机构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河北旅游职业...

作者

  • 8篇胡宪洋
  • 5篇白凯
  • 2篇保继刚
  • 1篇寇永哲
  • 1篇杜涛
  • 1篇马嘉
  • 1篇吕洋洋
  • 1篇汪丽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2篇旅游学刊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的蒋巷村案例被引量:34
2016年
在乡村地理的相关研究中,景观特质演化的逻辑主线与运行机理未得到充分重视。以蒋巷村为案例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等研究方法,以网络结构特征与权力关系为切入点,力图呈现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过程,并解读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1蒋巷村景观特质网络密度不断增大,景观特质间联系度持续增强;景观特质网络主题特色整体稳定,高中心度特质波动明显,其中,服务环境和村干部C的名人效应不断凸显,但乡村氛围有所下降。2蒋巷村景观特质演进的背后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两委、政治精英、驻村企业、村民以及当地的资源环境要素等七类主体组成的行动者网络;政府有效引导、精英人物视野以及形式变化下主体的倒逼与自觉成为景观特质演进成功与否的关键;权力格局与利益通道的变化成为角色定义、分配与转换的驱动力量,也成为景观特质网络构建的主要因素。3社会网络分析和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抽象关系网络化以及演进形成机制逻辑梳理方面具有适用性。此外,还对景观特质演变与社会空间重构,空间、权力与利益的运行逻辑以及案例背后的制度逻辑进行了讨论。
胡宪洋保继刚
关键词:乡村旅游演进
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理论来源与关系辨识被引量:56
2013年
在回顾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从理论来源与关系辨识两方面对国外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进行了归纳,清晰了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与品牌个性理论、个性心理学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层级递进关系,个性心理学中的特质与大五(Big Five)研究成果是品牌个性与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的核心理论来源。同时也说明了,目的地品牌个性是目的地品牌资产研究中极富生命力的研究分支方向。学者们对目的地品牌个性的研究既有效继承了目的地形象的前期丰硕成果,同时也通过自我一致性理论,构建了目的地品牌个性、形象、目的地品牌化与游客自我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品牌个性理论乃至个性理论的丰度与广度,同时,也为目的地品牌化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白凯胡宪洋
关键词:个性心理学品牌资产旅游目的地
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被引量:49
2017年
慢活的空间体验与追寻是人们对当代社会"束缚与压抑"的抵抗和逃避,其为特定区域的地方性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证案例。本文以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对原住民、外来经营者、旅游者和政府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同时以网络日志为分析文本,在构建地方性呈现与形成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外部认同的角度对丽江慢活地方性特质呈现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具体维度可由区位、场所、地方感加以呈现,其中,区位包括比较区位与现实区位,场所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空间与社交活动,地方感则包括情感与延续行为。丽江古城慢活的地方性形成来源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建构,其中,原住民经由历史及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慢活理念是丽江古城慢活的精神本底,这种地方性特质被外来经营者加以营造和推广,使慢活特质得以强化并成为地方性表征,这同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者的认同助推下更为显化,三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使慢活特质成为丽江古城不可或缺的地方性构成。此外,本文还对旅游场域下地方性的特殊性与不同范式下的地方性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白凯胡宪洋吕洋洋杜涛
消费转型背景下度假型旅游地时空修复——基于三亚海棠湾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消费转型背景下旅游目的地供需失衡矛盾凸显,由此引致了目的地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然而这一现象并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现有的理论框架在解释力度上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详细剖析时空修复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境与旅游情境,提出了资本应对消费转型的一般框架,分析了三亚海棠湾时空修复的整体历程,并揭示了案例背后的制度逻辑。研究表明:资本以时空修复的方式完成了对消费转型的应对。其中,时空修复的经济维度包括资本的空间修复与时间修复,在三亚海棠湾,空间修复突出的表现为地理扩张与空间重组,时间修复则重点表现在二级循环的缓建、停建及其向三级循环的跃迁。时空修复的非经济维度方面,政府部门藉由尺度重组用以促进资本的循环与积累,通过尺度上推,借助意识形态与城市战略,构建了资本空间运行的合法性;通过尺度下推,藉由绩效优先原则与权力下放策略,支持与服务资本的空间运行。但政府的部分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市场秩序,延缓危机的同时制造了更大的隐患。此外,时空修复与尺度重组之间存在着理论关联,消费转型使得原有资本节律失常,地域组织通过尺度重组搭建起全新的地理架构,为资本的时空修复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地理平台。本文完善了时空修复的理论框架,部分回应了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对度假地的可能影响。
胡宪洋保继刚
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建构被引量:65
2015年
地方性作为地方群体的主观创作,其结构随认同群体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为了初步探索地方性认同的组成结构,选择拉萨八廓街为案例地,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对拉萨八廓街的地方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性游客认同探索性理论模型包括识觉空间、生活空间和主体空间3个主范畴以及自然独特性、人文独特性、自我效能、环境可管理性、一致性、依恋和自我尊重等7个副范畴;研究所开发的地方性游客认同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计23个问项,量表整体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鉴别度;游客对拉萨八廓街地方性认同整体持积极态度,其中,识觉空间平均分最高,生活空间次之,而以主体空间得分最低;依据5种不同的理论结构设计成的5种竞争模型,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模型选择,并通过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对所选模型加以验证,认为模型5是地方性游客认同的最佳模型,同时证明了探索性模型建构的正确性。此外,文章还对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这一概念使用的理论渊源及其与重点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概念模型建构的深化进行了讨论。
胡宪洋白凯
关键词:扎根理论量表开发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方式量表探讨:中外游客整合对比的视角被引量:20
2013年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方式需要从多维度加以建构。文章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预试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问卷,通过对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正式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3次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并验证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的结构和内容。此外,文章还关联分析了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对中外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外游客和整体检验具有合理性;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构成维度包括降低攻击/揭露批评、修正行动、承认/道歉、形式上致意、否认和逃避责任;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对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后续行为意图影响差异明显。该研究同时对管理启示、策略实施和方法审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胡宪洋白凯
关键词:入境游客国内游客
大西安旅游圈旅游规模分布演变及空间特征被引量:27
2013年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旅游经济联系度、旅游首位度和旅游基尼系数等多项指标对大西安旅游圈近10年的旅游规模分布变化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西安旅游与大西安旅游圈发展的互动响应。结果表明:大西安旅游圈是单极核圈层结构,呈单核辐射发展;西安是大西安旅游圈的旅游首位城市,但首位度在不断降低;旅游圈内游客人数和旅游经济均趋于分散,但旅游经济分散的程度更为显著。此外,大西安旅游圈旅游规模成长呈现单点集聚性、轴线指向性、区域差异性与结构趋散性等特征。
胡宪洋马嘉寇永哲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关联游客行为意图的量表开发与检验被引量:23
2013年
在形象修复理论基础上,开发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量表,通过对441名入境游客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量表进行了整体验证,并关联分析了其对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所开发并实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量表,整体结构良好,量表信度和效度值都处于较好水平;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由6个基本维度构成,其中柔和的形象修复策略对游客行为意图有显著影响;本量表提出策略的实施效果与西方的研究总体趋同但略有差异。文章同时指出,针对入境客源市场,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要遵循跨文化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同时要重点使用渐进式的目的地形象修复方式。
胡宪洋白凯汪丽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入境游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