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华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石灰土
  • 2篇灰土
  • 2篇降雨
  • 2篇降雨条件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流失
  • 1篇养分
  • 1篇养分流
  • 1篇养分流失
  • 1篇雨强
  • 1篇泥沙
  • 1篇人工降雨
  • 1篇粒径
  • 1篇磷流失
  • 1篇不同粒径
  • 1篇不同粒径泥沙

机构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李晔
  • 2篇赵建博
  • 2篇李波
  • 2篇秦华
  • 1篇韩惟怡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石灰土养分流失规律被引量:14
2016年
通过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选取具有代表性石灰土坡耕地进行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石灰土中氮磷养分随地表径流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泥沙流失量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短,但是雨强对泥沙流失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雨强下TP、TN浓度都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小,最后趋于平衡,而且雨强越大,TP、TN浓度流失越严重,其中TP主要以PP形式流失,达到80%以上,TN的流失在大雨时PN占优,中雨时以DN占优;地表径流磷素的流失主要以泥沙携带为主,泥沙养分流失浓度与雨强无关,但是泥沙养分流失量却与雨强和泥沙流失量成正比。
秦华李晔李波赵建博
关键词:石灰土雨强养分流失
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粒径泥沙中氮磷流失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针对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以及坡耕地传统耕作模式造成的氮磷流失等问题,选取库区典型石灰性土壤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地表径流和不同粒径泥沙中氮磷等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素养分的流失过程,均表现为降雨初期出现浓度峰值,之后随降雨的进行迅速降低,TP输出浓度先有一个较小幅度的下降过程,之后随产流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流失泥沙颗粒组成表现为粘粒(〈2μm)与细砂粒(20-200μm)含量随降雨过程进行有一定增加,而粉粒(2-20μm)和石砾(〉2000μm)含量却有所降低,粗砂粒(200-2 000μm)含量则几乎不变;不同粒径径流泥沙中各养分流失浓度最大的均为粒径〈2μm粘粒,粒径〈200μm的颗粒各养分流失贡献率均高达70%以上,表明水土流失导致土壤中大量细小颗粒与养分流失,其中流失泥沙携带的养分含量与细小颗粒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李波李晔韩惟怡秦华赵建博
关键词:人工降雨石灰土粒径氮磷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