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胃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Lnc RNA LINC01606在胃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02-01-2018-05-0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的7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LINC01606的表达水平及4株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LINC01606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并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LINC0160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INC01606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LINC01606的表达水平为3.44±0.4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2.34±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LINC01606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χ~2=9.846,P=0.020)、淋巴结转移(χ~2=9.645,P=0.022)和TNM分期(χ~2=8.756,P=0.033)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与患者的年龄(P=0.554)、性别(P=0.314)、吸烟史(P=0.073)、饮酒史(P=0.245)及肿瘤分化(P=0.903)无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NC01606低表达组患者OS为(20.78±1.54)个月,较高表达组(16.07±1.68)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41。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侵袭转移与LINC01606 (OR=2.889,95%CI:1.021~8.177,P=0.046)和肿瘤TNM分期(OR=56.36,95%CI:10.13~312.86,P<0.001)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侵袭转移与肿瘤TNM分期(OR=61.80,95%CI:9.454~403.98,P<0.001)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LINC01606(OR=0.786,95%CI:0.129~4.804,P=0.794)并无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INC01606参与调节胃癌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在侵袭转移方�
- 黄清梅罗雅军谭榜宪杜小波皈燕皈燕张丽娟肖江卫
- 关键词:胃癌长链非编码RNA
-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组(54例)和靶向治疗(简称靶向)组(59例)。化疗组患者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注射用顺铂静脉滴注,靶向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奥希替尼片。结果靶向组疾病控制率为93.22%,显著高于化疗组的74.0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靶向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化疗组(P<0.05)。靶向组患者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_(4)^(+)水平显著升高,CD_(8)^(+)水平显著降低,CD_(4)^(+)/CD_(8)^(+)显著升高(P<0.05)。靶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显著低于化疗组的29.63%(P<0.05)。结论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可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细胞因子水平,且对免疫功能影响轻微。
- 李泞甫陈旭澜曾蓓蕾皈燕
- 关键词: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因子
- 试论高等医科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 2009年
- 高等医科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高等教育比较,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但在目前的医科教育中,常常重视其共性的一面,而忽视其个性的一面,因而成为制约医科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高等医科院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指出医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高等医科院校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思路,以促进高等医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皈燕
-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医科院校教学方法
- 人工勾画与三种自动勾画方法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危及器官勾画结果的比较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基于增强CT图像的人工手动勾画与三种自动勾画软件[PVmed、United Imaging(UI)、MIM Maestro 7.1.4(MIM)]在食管癌放疗中危及器官(OARs)的勾画的精确度,评估不同勾画方式在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优劣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疗的20例食管癌患者模拟西部CT定位图像,先由高年资放疗医师在患者增强定位CT图像上手动勾画,再用自动勾画软件进行勾画。分别计算不同勾画方式的豪斯多夫距离(HD)、平均最小距离(MDA)、形状相似性指数(DSC)及相似性(JC),并对勾画结果几何量化评价参数汇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自动勾画软件对心脏、肝脏、左右肺及脊髓勾画效果较好,其DSC值均>0.8,其中心脏、肝脏、肺等器官JC值均>0.8;对于心脏的勾画,三组危及器官HD与MDA无明显差异,但MIM要优于其它两者;对于肝脏的勾画与心脏相反,PVmed、UI要优于MIM。虽然三种勾画软件在双肺的效果可观,但其HD值比较:PVmed
- 肖剑波杨明俊陈旭澜谢力谢力马代远马强皈燕
- 关键词:食管癌危及器官
- 基于3D情景化后装治疗机质控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 2024年
- 后装放射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腔内近距离放疗、皮肤瘢痕疙瘩敷贴放疗、实体肿瘤插植放疗等的重要治疗方式。后装治疗机的质控是保证放疗安全、精确进行的重要环节。后装治疗机质控是肿瘤放疗物理师和技术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专业放疗物理师和技术员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在肿瘤放疗后装治疗机质控平台的教学中,笔者团队采用了基于3D情景化的互动虚拟技术来开发实验教学软件及建立质控平台。软件利用虚拟情景化的后装治疗机质控场景,仿真质控操作为互动手段,通过设计完成系列操作并虚拟完成后装机更换放射源等具体实践,使被培训者身临其境地完成培训,了解后装治疗机质控的整个流程并掌握关键知识。该教学软件已通过网络在线培训学员近两千人,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考试测试,学员对该软件的满意度达90.8%,知识掌握率89.8%。
- 谢力肖剑波杨明俊郭飞郭飞
- 关键词:软件开发
- 新西兰兔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的建立
- 2024年
- 建立新西兰兔急性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为放射性肠炎后续药物干预研究及剂量学研究提供新模型。方法 选择新西兰品种大白兔共计33只,随机分为五组,实验组每组七只,对照组五只,采用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进行局部肠道单次照射,分别为5Gy、10Gy组、15Gy组、20Gy组及设不予照射的对照组即0Gy组,热塑体膜固定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做放疗计划,观察放疗前后实验兔精神状态、消化、饮食、体重等基本情况,观察炎性指标、肠病理改变。结果 放疗后3天5Gy、10Gy组及0Gy组新西兰兔精神、饮食无变化,15Gy组、20Gy组兔子精神状态和饮食不佳,放疗后5天15Gy组趋向自愈、20Gy组精神、饮食差、体重下降,死亡1只。放疗3、5d所有组兔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其中15Gy组及20Gy组有骨髓抑制且20Gy组伴有血红蛋白异常。解剖发现有1只兔子出现肠梗阻,镜下观察所有组兔子肠道组织均有异常改变,其中20Gy组最严重,可见黏膜结构破坏及异形细胞。结论 新西兰兔通过单次15Gy照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改变符合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肠炎动物建模成功。
- 李泞甫陈旭澜皈燕
-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